天底下,有谁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之前说,探索社会我走过了三十几年,或者说近四十年。那是从中考落榜为起点算的,因为在那个时间点,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现在想来,这样算是不准确的。这条路,应该追溯到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从那个时候,我就确立了对“写作”的喜爱。或者严格的讲,是确立了我通过写作表达对所处世界看法的喜爱。今天的一切,与这个源头是一脉相承的。

  中考之前我通过“作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教科书上的观点,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度推崇,让我自感骄傲并沉浸其中。但是,中考落榜,“我将要回家种地,重复祖辈的生活”的现实,令我“睁开眼睛”,发现事实与书本上所说大相径庭。我才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书本不能给我答案,我只有自己去寻找真谛。

  “弄明白这个社会”,这是我的需要,也是人类的需要。从此,我就踏上了这条不知前方有多远、前途有多少荆棘的路。

  中考之后,我经常忍不住怀恋之前“写作”之盛,备受尊崇的情景,困惑于当下“为什么想写却写不出来了”。后来明白,是因为“没有了思想”,也就是没有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当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知道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美什么、贬斥什么的时候,你还能写出什么呢?

  这样算来,我在这条路上,已走过四十三年了。就是从1977年,我还是十岁少年的时候就开始了。

  中考之后复读,以及后来整个高中阶段,顶着高考的压力,我却不能把精力用在为考学的功课上。其中的折磨、焦虑、痛苦,言语难以述说。

  我循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认识的线索,对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寻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链条的嫌隙,钻进去,然后拓展开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动态资源论》。

  几十年来,我不是以书本为标准,不是以考学为目标,而是以求得真相、找到社会规律为信念和宗旨——试问科班出身的学子和盛名之下享受高官厚禄的所谓专家学者们,有谁是这样走过来的?

  因此,我有傲视天下的资本和底气。

  我相信,终有一天,《动态资源论》会成为引领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航标。

  人们一时不了解它,不理解它,甚至基于狭隘的利益考虑漠视、打压它,换来的只能是“让子弹、炮弹、导弹”在这个世界“多飞一会儿”。

  这是人类的悲哀。

 

了解新思想,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dtzy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