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钟声
寒山寺,始建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天监年间,到唐代,因为诗僧寒山子来此主持,才改名叫“寒山寺”,而半夜敲钟的习俗也起源于唐代。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佛教典仪中规定在晨昏二时鸣大钟108声,以“觉醒百八烦恼之迷梦”。 “洪钟初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
据《寒山寺志载:“唐钟治炼超精,去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凌。”无论春雾秋朋,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时辰无差地传出这口巨钟的“嗡……嗡……”之声,飞向城郭樵楼,市廛荒村,朱门蓬户,斗室深巷,报到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民间称之为“分夜钟”,而成为苏州城乡数十里方圆中,人们生活节律的时间信息。
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所以敲一下钟声能除去一个烦恼,敲108下,就除尽所有烦恼。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僧敲钟108响,最后一个钟声正好是新年零点开始。唐代诗人张继当年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正是听了夜半寒山寺钟声的启迪,灵感顿开,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了引人注目的一席。也正是寒山寺钟声使他消了烦恼,继续寒窗苦读,后来再次赴京城应试,结果中了进士。总之,苏州寒山寺的钟声能安抚心神,启迪思维,寄托美好期望。
张继的《枫桥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枫桥夜泊》使得苏州的寒山寺家喻户晓、闻名遐迩。正是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苏州集江南山水文物之大成,而寒山寺的霜月钟声更是勾画出苏州不朽的典雅风范。
寒山寺景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桥指寒山寺两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即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这两座桥。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建于1557年,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现设抗倭史迹陈列室。铁铃关、浒墅关、白虎关是历史上有名的"苏州三关"。古镇就是枫桥镇,粉墙黛瓦,一派姑苏水乡风光。古运河即开凿于隋炀帝时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从寺前流过。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物资和文化交流,也给苏州的经济带来了繁荣。
据报道,苏州旅游部门清醒地意识到寒山寺在苏州旅游中所具有的“王牌”风范和辐射效应,逐步规划将5.7公顷面积的寒山寺扩充到18公顷,按《寒山寺繁华图》的原貌建成书院、枫桥古镇、铁岭关广场、寒山别院、渔隐小圃、江枫洲等景点,形成以山水背景为衬托,古寺、古桥、古镇、古塔、古街、古关和古运河相连的幽雅意境。这些景点恢复了“枫桥北街”、“夜泊处”、“愁眠轩”、“听钟桥”、“渔隐桥”、“江枫草堂”等历史旧貌,形成一幅情景交融的“寒山风俗图画”。
"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祈愿寒山寺的钟声去掉人间所有烦恼,祝福人们年年吉祥如意。
蔡律 202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