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寻踪闻钟声
苏州寒山寺始建于何时,待考。枫桥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现与寒山寺、铁铃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枫桥景区。现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重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又重建。枫桥 蔡律摄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枫桥夜泊》。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枫桥夜泊 蔡律摄
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又名枫桥敌楼,是苏州唯一现存的抗倭遗迹。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蜿蜓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俯视运河,客船渔火,舟楫往来,古镇风貌尽现眼前:小桥流水相依,古塔石桥相映,酒肆茶楼相倚,吴歌丝竹相闻。蔡律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小学时就读过,“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对《枫桥夜泊》经典演绎,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渔隐桥 蔡律摄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唐灯 蔡律摄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亦是漕运要道,其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南北交通与中央集权统治、江南地区经济建设、南粮北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运河两岸,山川秀丽,人才辈出,古迹荟萃。历史的轴线,运河的文化,水乡的风情,古迹的遗韵,风光名胜卓绝之乡,文化艺术承载之河,一屏江山如画,道尽无数风流。 大运河 蔡律摄
吴门古韵戏台 蔡律摄
漕运展示馆 蔡律摄
《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张祜的《枫桥》诗云: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寒山寺大雄宝殿 蔡律摄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投笔从戎,西赴巴蜀,途径苏州,深感任重道远,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枫桥》,诗云: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明人高启在《泊枫桥》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古运河畔,占地10公顷,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正是张继《枫桥夜泊》中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名闻天下。
寒山寺游览图 蔡律摄
和合福道。蔡律摄
“寒拾遗踪”为明朝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落款为崇祯癸酉冬章美书住持明五立。蔡律摄
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寒山寺寒拾遗踪 蔡律摄
寒山寺普明宝塔 蔡律摄
寒山寺里的银杏 蔡律摄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中间的普明宝塔,塔高42.4米,分为塔上、塔身、塔基三部分,塔身周围有108个风铃。蔡律摄
寒拾泉 蔡律摄
寒山寺里的银杏 蔡律摄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书的一副对联: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可汗头。蔡律摄
李鸿章书《枫桥夜泊》 蔡律摄
大雄宝殿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在江南古刹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寒拾殿 蔡律摄
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
寒山寺供奉的寒山、拾得佛像,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寒山与拾得 来源 网络
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寒山问拾得”经典对话传世不衰,是因为它有睿智的哲理,寒山师父问得很好,拾得师父答得很妙。
绿树掩映的寒山寺普明宝塔 蔡律摄
其实,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超然、大度、洒脱,也就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子所宣扬的“清净无为论”中的“少私寡欲,不去争斗”, 把握好自我的言行和内心, 沉静下来思考坦然面对, 把握核心与逻辑,正起眼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无论恶人当时如何嚣张跋扈、如何不可一世,最终都逃不过时间的巨手。时间能说明一切,那些带有光明与爱、善与美、真诚与自由的事物,将重新聚集于他省悟的心。
寒山寺的听钟石。蔡律摄“佛祖传心如指月,诗人得句在闻钟。” 行走在寒山寺, 我回味启功先生书写的对联,耳畔突然传来“铛、铛、铛……” 宏亮、激越、悠远的钟声,穿越钟楼,在寒山寺飘荡,震人心魄,那是思想、文化、智慧、人性的回响,正如赵朴初居士楹联的意境:“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
蔡律 2020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