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中央水塔”,
更因诞生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
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被誉为“一座山脉,半部国史”。
那么问题来了——
秦岭啥时候才有了这名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秦岭,天下之大阻。”
秦岭这才有了正式的书面命名,
一直延续下来。
莽莽秦岭,人文悠悠。
距今115万年前,
蓝田人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
此后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
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华胥氏在此建国立邦,
伏羲氏在此发明八卦,
女娲氏在此炼石补天,
神农氏在此尝尽百草,
轩辕氏在此点亮华夏文明之光。
周武王攻灭商国在此定都镐京,
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此独领风骚,
项羽攻入咸阳在此虎视诸侯,
刘邦派人在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唐太宗在此修建宫殿治理大唐。
李白在此打马而过,
王维在此隐居辋川,
杜甫在此长吟短叹,
白居易在此登高赋诗,
韩愈在此流连忘返。
鸠摩罗什在此翻译300多万字佛经,
让秦岭北麓的草堂寺
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起点。
道教始祖老子骑牛过函谷关,
留下著名五千言《道德经》……
巍巍秦岭,
令无数人心向往之,
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
秦岭丰饶!
绵绵大山聚集充沛的水资源。
嘉陵江在这里发源,
渭河和汉江流经于此,
秦岭水资源储量220多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
70%水量来自发源于秦岭的汉江及其支流丹江,
所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在湖北,
源头却是秦岭。
被称为陕西省“南水北调”的引汉济渭工程,
将秦岭南部汉江水引入渭河,
相当于每年把100多个西湖的水量,
调配到缺水的陕北和关中。
被誉为“中央水塔”的秦岭,
滋养了无数百姓!
秦岭矿产资源丰富。
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
还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
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秦岭秦巴山区的钒矿亚洲第一,
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秦岭物种丰富,
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的美誉,
还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
生长的中草药种类超1000种。
野生动物更是多种多样,
尤其是其中的四个,
并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