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遗产类旅游地发展的相关思考——以三星堆博物馆为例


一、三星堆博物馆概述

距今约5000年~2800年的三星堆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分为第一展馆(综合馆)和第二展馆(青铜专馆)。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透露出一股“神秘”的气氛。一展馆的展示主题为“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陈列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其类别将展馆分为“雄踞西南——三星堆古城古国”、“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烈火融金——三星堆冶炼”和“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四个单元。各类说明性和解释性的图片、文字详细地揭开了有关于古蜀国的层层面纱。在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后面,根据游客的观赏角度,运用科技手法对文物的历史、细节之处进行描述,增加了对文物的了解。第二展馆为青铜专馆,其特色文物为三星堆青铜面具,体重最大的一件高72厘米,宽132厘米,厚重沉稳、端庄谨严,显示出面具作为膜拜对象的显赫威仪。面具是古今众多民族普遍使用的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文化符号,古代常用于原始宗教及神鬼崇拜仪式中。后来,其乐舞娱神之内涵逐渐淡化,娱乐及象征含义日渐丰富,形成了近世各民族彰显多重文化属性及表达不同艺术审美需求的面具文化。可以看出,三星堆博物馆的面具具有浓郁的神巫文化特征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造型内涵深邃,神秘莫测,或极度夸张奇思妙想,或细腻刻画惟妙惟肖,凸显出天地人神互为沟通之浑融气势,充分表达了古蜀人超越现实、向往未来的精神诉求。除了面具外,展馆内还有形状各异的青铜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展馆的尽头处,运用缩小和放大的方式分别展示了青铜神坛和大型祭祀土台,加以光影营造气氛,意在演绎三千多年前古蜀国都隆重举行的祭祀仪式场景。在二楼的展厅内,还向游客展示了关于古蜀国的一系列难以佐证的问题,游客可以扫码表达自己对神秘问题的猜想。但就其形式来看,缺乏创意,不具有互动性,手法单一。

二、关于三星堆博物馆的思考

三星堆博物馆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各类文物无不昭示了古蜀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手工艺术、对外交流和图腾崇拜。宏大、神秘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给现代人留下了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博物馆内自助讲解方便有序、内容丰富且通俗,文创店提取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符号作为logo,设计出以“铜大立人像系列”、“铜人面具系列”、“铜人头像系列”、“铜鸟系列”、“青铜神树系列”、“金杖系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种类较多,也提供方便的线上购买服务。但其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从游客量来看,人气并不旺,不如杜甫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火热,这无疑与其宣传营销和交通区位有很大关系。

2. 文物功能单一,没有与旅游密切结合起来。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三星堆博物馆的利用价值不仅仅在于陈列参观,文物知识的了解也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大段文字描述。虽然馆内有祭祀台之类的复原陈列式场景,但这远远是不够的,还需加强对科技的利用,实现文物的可接触性,将游客的参与性考虑进来,使三星堆遗址之旅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具备较强的知识普及性。另外,关于古蜀国的一系列疑问还无从考证,所以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了相关旅游活动的策划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背后的神秘性恰恰是旅游体验活动设计的一种思路。

3.文创店商品价格与心理承受范围不符。青年群体占据了文创店目标群体的一大部分,店内的帽子、玩偶、装饰品等深受他们喜爱,但是其中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人群较少,多为学生群体,消费能力有限。三星堆文创店内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定价实在与大众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不符,故购买的游客较少。这会使三星堆博物馆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更是起不到纪念和对外宣传的作用。

总之,对于以三星堆为代表的文博遗产类旅游地,其发展不局限于单纯的文物展示与参观,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文物和文化的旅游功能,通过推进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将游客的娱乐、教育、审美体验充分考虑进来,营造出旅游消费新场景。同时,在较为成熟的条件下,也可以适当将旅游品牌进行延伸或跨界复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一方面,北京故宫推出的彩妆产品便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