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国家开发区地区分布差距大
552家国家级开发区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但东西部差距明显。开发区数量最多的华东地区占比高达42.57%;其次数量最多的为中南地区占比19.57%;东北、西北地区占比分别为10.14%、9.96%,西南及华北地区占比均只有8.88%。开发区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其开发区数量均在30(包括30)个以上,且这三个省份均位于华东地区,排名第一的江苏省更是以67家开发区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反映出我国开发区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华东地区开发区数量远高于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及中南地区,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不平衡状况相一致。
表格 1 552家国家级开发区地区及省市分布(个、%)
二、 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低
图 1 552家开发区主导产业构成
552家开发区产业构成多样,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但主导产业占比最高的前12大产业分别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物流仓储、医药、机械、石化及化工。其中包括我国大力发展的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两大类,但占比均较低。其次占比较高的产业依次为精密机械、电子、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纺织、国际贸易、建材、生物制药、通用设备、精细化工、先进制造、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等,不但涵盖工业生产的各个门类,还包括个别一产、三产产业类别。结合以上产业占比数据看出,我国开发区产业构成多样,已形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荣共生、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传统产业比重远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制造型产业比重偏多,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产业偏少的问题突出,与我国当前提倡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需求相一致。
三、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占比最高的前五大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承载地的定位相一致。
图 2 219家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占比(%)
四、 国家高新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地区分布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江苏、山东、广东。
图 3 219家国家高新区的地区分布(个)
五、 国家高新区成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
从1988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加速发展,助推我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技术中心、监测服务机构等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有力推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研究院所、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高水平创新资源平台数量大增,创新源头供给持续增强;企业研发经费远高于全国平均值的同时,发明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系列发展数据及成就表明,国家高新区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表格 2 2017年156家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成就概况
六、 5大类开发区发展驱动力各有侧重
结合我国开发区的设立目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看出,我国不同类型开发区的主要发展驱动力各有侧重,如下表所示。
表格 3 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内在发展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