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好的老年用品产业怎么干,《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绘蓝图


 

 

201912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19292号),《指导意见》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引导政策,出台了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对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明确了我国老年用品产业整体发展思路及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创建产品品牌,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老年用品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完善的老年用品产业体系,增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明确了老年用品产业重点领域

根据市场需求,将老年用品归纳为五大领域,依据产业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二是发展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三是发展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四是发展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五是发展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

具体包括:

  (一)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针对老年人对服装服饰的功能性、便利性、舒适性和时尚性需求,重点在服装材面料、款式结构及辅助装置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老年服装吸湿速干、易护理、拉伸回弹等功能性以及适老结构的设计。增加智能型材料、感光材料、防紫外线材料及高性能纤维在老年服装中的应用,开发具有安全防护、蓄热保暖功能的服装服饰。加强老年人足部健康研究,开发具有防跌倒等功能的老年鞋。

  (二)发展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针对老年人生活辅助需求,发展生活起居、出行移动、交流通讯、休闲娱乐等老年产品。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具产品以及新型照明、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辅助起身、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发展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助行机器人等各类助行和跌倒防护产品。发展智能助视器、高端助听器、辅助阅读和发声、适老化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手机应用程序等交流通讯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弹拨乐器、心理慰藉和情感陪护机器人等老年休闲娱乐产品。

  (三)发展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老、入户护理等照护需求,发展辅助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包括二便护理、口腔护理、褥疮防治、辅助如厕、辅助洗浴、辅助用餐、辅助穿脱衣、多功能护理床、智能监护床垫、位姿转变等照护产品,提升尿裤、护理垫、护理湿巾、溃疡康复用品等护理产品适老性能。发展老人搬运、移位、翻身、夜间巡检等机器人产品,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系统,开发环境监控、养老监护设备、防走失室内外定位终端等人工智能辅助产品。

  (四)发展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针对老年人功能障碍康复和健康管理需求,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认知障碍评估和训练辅具、沟通训练辅具、失禁训练辅具、运动肌力和平衡训练辅具、老年能力评估和日常活动训练等康复辅具产品。发展用药和护理提醒、呼吸辅助器具、睡眠障碍干预、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健康预警设备、可穿戴生理参数监测等老年健康管理和促进辅具。

  (五)发展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针对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老年人日常活动场所的适老化环境改造需求,发展扶手等支撑装置、地面防滑、移动式坡道等住房安全、无障碍环境改造产品。根据老年人支撑需要,开发易于抓握、手感舒适的扶手和抓杆类产品。根据地面防滑处理需要,开发防滑贴、防滑垫等产品。为住房出入口、通道无障碍改造开发便利产品。发展易燃气体和火灾自动监测报警、防灾应急包、绳降机、平层避险装置等老年安全防护产品。

三、多举措引导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基于对老年用品市场需求、行业现状的考虑,更多强调创新驱动,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重点内容包括: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开展老年用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重点产品的联合攻关及创新平台建设等;全面梳理和完善老年用品产业相关领域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关键亟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年用品第三方质量测试平台等;提升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开展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医院等多种应用场景的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街道(乡镇)和基地;强化知名品牌建设。培育老年用品博览会、设计大赛等活动,利用媒体等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宣传。

具体包括:

(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重点产品的联合攻关,促进老年用品领域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交叉融合。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类人才。积极发展面向老年用品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和完善老年用品产业相关领域标准体系,面向功能性纺织品、家庭服务机器人、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智能家居和家电产品等领域,制修订一批关键亟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加大对国际标准的采标力度。鼓励发展具有引领促进作用的团体标准,完善团体标准转化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三)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围绕老年用品产业五大领域细分市场发展趋势,从提高老年用品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入手,结合产品生产、制造的模块化与集成化特征,推动智能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发展。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的老年用品第三方质量测试平台,开展老年用品质量测评、验证和认证工作,制定产品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检测评价技术方法。   

   (四)推动智能产品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家庭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老年服装服饰、日用辅助产品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开展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医院等多种应用场景的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街道(乡镇)和基地。

(五)强化知名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促进品牌与养老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性价比。支持品牌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与大型养老机构、社区、医院、老年文化中心等合作,积极开展促进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地方和行业协会依托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培育区域品牌,对条件成熟的行业编制品牌发展报告。培育老年用品博览会、设计大赛等活动,利用媒体等有效传播渠道,加强品牌宣传。

四是建立横向纵向联系促进产需对接。当前,制约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产需缺乏有效衔接。《指导意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从部委层面建立供需横向联系,向下指导地方相应部门建立纵向联系,共同推进建设地方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建立中国老年用品指导目录、开展重点产品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等措施落地。

四、提出了组织保障措施

支持有产业基础的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产业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设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发展地方特色老年用品产业,加快模式创新,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完善产业政策,推进行业应用推广。建立老年用品目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等。优化消费环境,培育规范消费市场。建立老年用品领域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鼓励各大电商、零售企业在重阳节期间集中展示、销售老年用品。发挥协会作用,提高行业服务能力。指导行业协会在标准制修订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定期发布需求信息等。

五、确定了多方联动、协同推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路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强化在政策、标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共同研究解决老年用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地方相关工作的指导,开展工作成效评估,总结先进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老龄办主管部门制定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时上报工作进展以及老年用品产业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