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国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还记得在2月上旬的时候,有一个10w+文章判断说,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还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促进,这显然是太过乐观了。现在,面对美股多次熔断、石油价格暴跌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哀鸿遍野的悲惨现状,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在经历艰难的历史时刻,这将同悲壮的疫情防控一同写进历史。
疫情之下,中国人的韧性、智慧得以显现。比如,各种远程办公软件快速提升了TO B市场份额,美团、多点生鲜电商逆势而上、快速发展,盒马、西贝创造“共享员工”模式,老乡鸡200元全国战略发布获得全网曝光、影响巨大,等等。大量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企业而言,也纷纷采取各种自救措施,比如突然蜂拥而起的各类直播即是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之一。
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自救方式各有高招,但基本原则是不要瞎折腾。
01
几种折腾
自救的方式多种多样,折腾的种类也是不一而足,欢迎对号入座,比如:
盲目跟风。看别人看啥我干啥,整天盯着微信公众号、竞争对手,别人直播我直播、别人不减薪我也不减薪(轻易不要裁员减薪,但裁员减薪的不在少数,只不过他们直播的时候没说、公众号里也没写),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忙碌之中获得了满足(还是麻醉?!)。
低效学习。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疫情之下搞学习。没错,出不去门就在家练内功,但是如果平时没有积累、没有体系,现在逼着员工们学习,不断地推荐各种公众号文章、直播课程,采购各种平台的学习资源,安排人资检查员工学习情况。这种运动式学习投入不小,但吸收不好,有多少员工打开页面之后干别的去了,你知道吗?
闭门建体系。练内功的第二招就是体系建设,现在有大把时间拉着各个部门建体系,各个部门负责人都要写制度、搞流程、编标准,就好像这些速成的东西真的都能用上似的。
没事找事儿型。老板焦虑无比,一想到每天的花着成本、却没有一分钱进账,总觉得所有人都在闲着,看谁都不顺眼,总得找点事情给员工干才踏实。(事实大概如此,但干什么却需要平心静气地考虑清楚!)其实,不停地直播或者看直播,本身就是焦虑的表现。
折腾还是要折腾的,总不能坐以待毙,但不能瞎折腾。有几条基本做法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仅供参考:
1、仔细考虑一下,那些在以往业务正常时期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逐条写下来。
千万别告诉我你大脑一片空白,也别告诉我过去业务里就没有总结和积累;如果真的是这样,首先要检讨的是老板,接下来仍然是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拉出一个清单,这是避免盲动的第一步。
2、将所有事项按照聚焦原则进行一次筛选,将那些非相关的工作暂时剔除出去。
所谓聚焦,就是避免撒胡椒面、下毛毛雨,要将最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可能产出、产出效率最高的事情上去,换言之就是向最重要的客户、市场和核心业务投放资源。
按照这个原则,可以将很多非相关的工作过滤、剔除掉,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产生回报的事项,不要继续投放资源。
3、将剩余事项按照重要程度、逻辑顺序排序,再给每个事项标注上成本,做个总体平衡,确定先后顺序。
对于剩下的工作事项,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重要程度、逻辑顺序和成本高低,重要程度高的、排在业务流程前面的要先做,而如果成本太高的话则需要掂量一下,是否排入、是否排在前面。
4、召集经营管理团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明确这些工作的目标、责任人、协作关系、工作思路和步骤、进度、成本等内容。
最后一步,就是召集团队,明确目标与分工,这些和平时没有区别,但核心是工作思路和步骤,大家要仔细讨论,必须充分考虑疫情带来的影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方法要创新、要节约成本,必须紧扣目标、根据进展及时调整、确保目标达成或者及时终止。
在疫情之下,其实仍然是老命题,“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前面1、2、3都是“做正确的事”,4是“正确地做事”,在这个时刻,“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本文为HR渔夫原创,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为“HR渔夫”及作者信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