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溺爱的祸害
喻建国
过多关爱会产生溺爱,因为过多关爱就会出现照顾者对被照顾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给予太多的物质或感情,现在有很多母亲就因为给予自己的儿女太多的物质或感情而使自己的子女受到伤害,而作为母亲还不知道自己做了傻事。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并直接摧残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爱。
在我国,早在南朝·梁就有江淹在《空青赋》中有曰:“溺爱靡意,魂飞心离。”指出了溺爱的祸害。《新唐书·高宗纪赞》也有曰:“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红楼梦》第四回也将溺爱示众:“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
溺爱最常见的形式有如下一些:一味满足未成年人的无理要求,主动对未成年人成长应该经历的困难和锻炼大幅减负,未成年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追求被篡改或是移位。
孩子饮食随意,不能定时定点定量;孩子运作随意,高兴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不受时间限制;不符未成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也加以满足;臣服于未成年人的蛮横下。这些就是一味满足未成年人无理要求的现象。
未成年人参加适龄的未成年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时,如接受适龄教育时,当未成年人在这些运转中遇到困难或是要经历锻炼时,照顾者将其中该有的难度随意抹去;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该年龄段应该参与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照顾者随意将这些活动的内容篡改,让未成年人一味追求轻松,这就是照顾者主动对未成年人成长应该经历的困难和锻炼大幅减负的溺爱展现。
尤其是未成年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追求被篡改或是移位,这种溺爱简直就是照顾者在犯下大罪,这种溺爱就是将未成年人未来的人生加以扭曲。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在该年龄段的生理追求和心理追求,照顾者应该充分让其追求获得充分的满足,决不能随意将其篡改或是移位。
未成年人都需要适度的母爱和父爱,尤其是三岁前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母爱的关怀,几乎每天都需要母亲长时间对其进行爱的关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母亲关照的时间需求会逐渐减少,如果母亲不认识这一点,在时间上无意间进入了超时施爱,也会跌入溺爱的沟坑。
全职母亲不是一个好现象,它常常是造成溺爱的一种因素。全职母亲让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女性抛弃掉自己的业务,用过多的时间投入对子女的关照中,经常出现超时施爱,为溺爱创造了条件。过了三岁的儿童的母亲应该回归自己的工作,回归自己的业务,这对社会有好处,对子女的正常成长也有好处。
未来社会肯定会在保证女性工作上的进步和发展中又为女性关爱自己子女提供合理的保证,让子女们恰当适度地获得母爱,又不至于让溺爱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