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曾祖父严复》(《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一)


 《我的叔曾祖父严复》(《我的叔曾祖父严复》之一)

严孝潜

 

今年,也就是2018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不平凡的思想解放运动——戊戌维新120周年。虽然时光已经为我们送走了两个甲子,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仍然会对那场从“公车上书”到“六君子”喋血京华的壮阔与悲偾场景,永远不能忘怀——虽然这场历史罕见的、由皇帝亲自发起革故鼎新,仅只维持一百天的时间。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维新变法里,朝中,有康、梁的倾力谋划于庙堂之高;在野,则有严复的奔走呼号在大庭广众之下。从此,严复不但初露峥嵘,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使他开始走上用西方先进的社会思潮,启蒙中国落后传统理念的道路,也使他有声望、有资格,与康有为、洪秀全和孙中山等人一起,被毛泽东主席列入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历史进入新世纪,国家领导人又赋予了严复一生新的时代价值。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福州郎官巷严复故居时说,严复学贯中西,是中国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人,他向中国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严复,与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功事的基础,他的崇高名望和声誉,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在天津奠定的,所以他曾带着几分骄傲,自称是“卅年老天津”。

吾友严孝潜先生,是严复的族曾孙,在天津工作有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常委。他对族曾祖严复,充满了崇敬之情和景仰之心。公余之暇,他悉心从事严复的研究和严复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效显著;同时他还四处奔忙,不断踏勘和呼吁严复在津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保存,而且数十年如一日,未曾一刻停歇。孝潜先生的专业是工科,可是经他孜孜矻矻和“志在千里”的努力,大作迭出,如今已成为国内有名气的严复研究专家。为纪念严复诞辰160周年,孝潜先生历时八年编写成《严复的一生》,力图恢复严复在历史上的本原价值和本真面貌,李克强总理参观严复故居时,特意翻阅了这部力作。

有鉴于孝潜先生的社会影响力,2017年底,专门从事名人事迹收集、整理和编辑的北辰区优秀藏书家曾庆丰老先生专门找到他,希望他能把近年来关于严复研究的文稿进行整理,列入曾老编辑的《名人后代说名人》丛书。已届耄耋之年的孝潜先生,深为曾老的热心和执著精神所感动,很快辑录出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编为洋洋20万言《我的族曾祖父严复》一书,再次从国家的高度,民族的厚度,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严复不平凡的一生,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旁征博引,信而有征,图文并茂,堪称佳作。

在春风吐绿,草木初萌之时,孝潜先生的这部新著即将付梓,同时诚邀我在前面写几句话。其实,经过多年的思考、探索和积累,孝潜先生对严复的研究已显得高而不冷,游刃有余。我再多写,已显得没有必要了,仅以寥寥数语,权充为序,以不负老友的一片厚意深情。

                  罗澍伟

 2018330日午夜 

 于陋室灯下草成

罗澍伟老先生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南开区文联主席,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天津历史的研究,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

罗澍伟老先生,也一直致力於严复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早在二十年前,他任天津市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时,於1998年主持召开了“纪念严复翻译《天演论》100周年学术研计会”;参与了大狮子胡同一号“严公馆”的论证工作和在古文化街建立“天演广场”,塑立严复铜像的工作,并撰写了简介严复的石碑碑文;参与了建立“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的工作;与法国学者联系,弄清了严复在民国初期住过的法租界中元街是现今的长春道;以及多次参与有关严复的学术研讨会和拍摄有关严复的电视纪录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