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今天我们讲新中国成立70年世界历史意义。70年的新中国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的历史。讲党的100年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新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讲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世界历史意义,就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上着力。
再推荐一本书,《新中国70年》。今天,我是假定大家读过了这本书,然后开始来听我的课的。这本书很厚(新华书店里可以看到),但它的线索很清楚,就是中国人民70年的三个阶段,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历史的逻辑起点,就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中国近现代史,170年间,公认的,出现过二个半外交家。
1、这半个外交家是顾维均,他被称为“民国最会娶老婆”的人,共4次,一次比一次带来好运。当年,1919年,顾 31岁 ;1985年顾97岁时(我当时20岁,比大我77岁)。当97岁顾维均告别这个人世的时候(1985年),他个人没有遗憾了,唯一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已经结束弱国没有外交的历史,但国家没有统一,死在美国,非常思念故土,“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
2、另外二个外交家,按时间顺序,首先一个李鸿章,晚清历史上的一些外交条约,都是他的卖国罪证。咱们挑大的说:1876年9月,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 1901年,代表大清国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这样一个外交家,梁启超认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 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我们只说李鸿章,是个人物,但没有赶上好时代。
3、另一个外交家,“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李肇星重点讲述了自己创作《新中国外交创始人、奠基者周恩来》:“1954年,我在山东胶南读初二,从《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了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出席日内瓦会议的报道,对周总理的纵横捭阖与新中国外交事业心驰神往。1964年7月29日,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时任教育司(后与干部司合并)司长向我们传达了周总理的教导:’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我一直谨记在心。”
站起来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有两个故事,人民民主专政诞生的故事:
1、1949年,中共中央驻香山时期,为纪念中共成立28周年,毛泽东写信给他的秘书、新华社社长胡乔木,“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6月26日,他曾催稿胡乔木,问写得怎么样了。胡乔木第二天,送上已经写好的文章,题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八周年》。毛泽东阅后,觉得内容没有紧扣形势需要,决定亲自动手。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毛泽东几乎足不出户。他废寝忘食,伏案连续作战,以致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一定有什么大事发生。果然,毛泽东写出一篇8000字的文章,题为《二十八年》。手稿共31页,用16开纸横写,前半部分用铅笔、后半部分用毛笔写成,全文用毛笔修改过19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 国体。
2、还有一个事, 陈璧君在狱中读《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陈璧君被转移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服刑。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宋庆龄与何香凝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替陈璧君说情。她们与陈璧君私交很深,1912年汪精卫和陈璧君结婚时,何香凝还曾做过陈璧君的伴娘。何香凝对毛泽东说:“毕竟陈璧君不是决策者。能不能够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对她进行特赦。” 毛泽东应允(同意),只要陈璧君写个认罪声明,政府就下个特赦令,将她释放。会后,何香凝给汪壁君写信:
“我们晋见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明确表示,只要陈先生发个简短的悔过声明,马上恢复你的自由。我们知道你的性格,一定难于接受。能屈能伸大丈夫,恳望你接受我们意见,好姐妹殷切期待你早日在上海庆龄寓所、在北京香凝寓所畅叙离别之情。”
陈璧君接到信后,沉默多时,最后表示拒绝。她提笔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回信,表示拒绝。也说上在这个时候,陈壁君在狱中读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盛赞一百年来中国国家政体问题,建设一个什么的国家,共产党搞清楚了。
1957年以后,陈璧君的身体每况愈下,她除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外,还因痔疮、颈部淋巴炎、肺炎等住过医院,每次住院,短则个把月,长则近一年,她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两年后,陈璧君死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时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