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兑谈扶贫小额信贷主要政策创新的具体表现


  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政府推动引导紧密结合。一方面,扶贫小额信贷是一款市场化的信贷产品,银行机构根据信贷条件,自主确定贷款发放对象,严格开展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调查,正式签订贷款合同。银行机构以基准利率放贷,如果风险控制得好,可以实现保本微利。另一方面,扶贫小额信贷也具有较强的特惠性。一是基层政府在贷前资格审查、贷后资金使用指导监督、贷款贴息、设立风险补偿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有效解决银行机构和贫困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贷风险。如河南“卢氏模式”,全县设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统筹做好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咨询、产业指导和风险防控,实行“大数据”精准管理和服务。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对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在银行机构考核评价方面,明确对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率高出银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部门监管评价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在经办人员责任追究方面,要求银行机构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将尽职免责要求嵌入内部工作流程,在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提下,不追究贷款经办人员责任。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一是在货币政策方面,针对贫困户融资贵的问题,明确扶贫小额信贷按照基准利率发放。2020年以来,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要求,扶贫小额信贷利率参照LPR发放,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行。二是在信贷政策方面,为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专门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水平较支农支小再贷款更为优惠,银行机构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可申请扶贫再贷款支持。三是财政政策方面。各地安排财政资金对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既减轻了贫困户还款压力,又提高了银行放贷积极性。为进一步分担银行机构风险,以县为单位由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对最终无法偿还的扶贫小额贷款予以代偿。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个县设立了风险补偿金,余额300多亿元。

  金融支持与发展产业有机融合。一是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使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如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发展滩羊养殖产业,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贫困户增收贡献率达到80%以上。二是加强对贫困农户生产技能、金融知识、市场分析等培训指导,构建贫困农户有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生产基地承载的产业发展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项目从“小散弱”向“专精深”转变,使贫困农户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收益。如湖南省宜章县建立了扶贫“三员”管理制度,为每一名贷款贫困户安排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信贷管户员、一名产业指导员结对帮扶,跟踪管理信贷资金使用和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将产业发展风险降到最低。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息中介”作用,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帮助销售贫困农户农产品,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不但卖得出,而且能够卖个好价钱,促进贫困农户稳定脱贫。

  信贷投放与风险防范统筹平衡。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扶贫小额信贷的可得性。以乡镇为单位确定有网点的银行机构为扶贫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名单式管理,确保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另一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切实防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一是加强政策指导。研究提出应对扶贫小额信贷集中还款期、稳妥处理“户贷企用”类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措施。2020年2月初,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对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最长可达6个月,切实减轻贫困户的还款压力。二是督促银行机构对照扶贫小额信贷申请条件,严格把关,自主决策发放贷款,做好贷后检查,准确掌握资金流向。三是积极发挥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基层力量作用,配合银行机构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贫困户信用评级、贷款申请评估、贷款使用监测指导、逾期贷款清收等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对贫困户的产业帮扶和生产技术培训,加大消费扶贫支持力度,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贫困户风险抵御能力。五是建立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对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经清收后依然无法偿还的,由地方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金予以风险补偿。

  改进商业银行服务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联动共赢。一是引导银行机构重心下沉,服务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形成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保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将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进一步提高存贷比和县域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力争在2020年底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二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农村文明风尚。在农村深入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实行政府、银行、村社、农民四位一体共同评定、共同认可、共同应用,信用等级越高,享受贷款优惠越多。对守信者加大支持力度,让守信者受益;对失信者降低信用等级、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让失信者受到惩戒,在农村推动形成向上向善讲文明的社会好风尚。

  坚持统一政策与鼓励各地创新相得益彰。一方面,制定了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统一政策,只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明确了统一的政策要点,规定了信贷资金使用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鼓励各地根据各自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比如,湖北省郧阳区发展保险防范风险,由政府出资为所有贫困户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特别是特色农业保险,防范因人身意外和自然灾害引发信贷风险。又如,湖南省麻阳县对风险较高乡镇的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熔断”,对年内到期贷款收回率连续3个月低于98%的乡镇,停止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查清原因整改合格后才能继续放贷,防范恶意逃贷、赖贷等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