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丝茶之路”考证拾零》


 首届中国安康富硒茶国际论坛征文——

 

《“丝茶之路考证拾零兼论陕茶古代丝路外贸的主打产品

 

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     

 

内容提要以长安为起点的北方丝绸之路是联系长安和祖国大西北并直通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上的茶马互市兴起于唐盛于宋明衰落于清和民国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茶马互市的出现基于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朝廷极力推动以茶易马法为的是发展边贸为国家广开财源并削番固边丝绸之路茶叶的贸易方式主要有回鹘商人倒买倒卖华商和西域商人市场直接交易以及贡赐贸易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以紫阳茶为主体的陕茶是丝路外贸的主打产品丝绸之路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代中国人应倍加珍视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丝茶之路  茶马互市  长安  紫阳茶

 

正文

 

1994114日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在论及大唐茶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时笔者认为丝绸之路流通的不仅仅是丝绸和瓷器还有数量颇为可观的茶叶。2002年拙著紫阳问茶出版书中明确提出丝茶之路的概念因有新意获得部分学人的认同其实笔者本人一直惴惴不安总觉底气不足因为实在没有多少物证书证支持这一结论十余年来耿耿于怀总希望有破天荒的发现使丝茶之路的说法获得确认然而总是失望大于希望当然并非踏破铁鞋无觅处也小有斩获姑且辑录于此名之曰考证拾零”,算是一个交代

读者诸君读完下面所罗列的事实相信您一定会重新界定丝绸之路”,赋予它一个新的定位——“丝茶之路”。    

 

1、中国茶对外传播的四条路径三条渠道

中国茶对外传播大致有四条路径一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自唐代开始二是西传新疆和西藏再传中亚和印度三是北传蒙古和西伯利亚以元朝最盛明清时期再传俄罗斯及广大的欧洲地区四是南传中南半岛以明朝郑和下西洋肇始并在明清时期再传非洲欧洲美洲传播

中国茶对外传播大致有三条渠道一是僧侣和使臣的双向交流将茶叶带入周边地区二是国际间交往茶叶成为礼品贡品或日用品三是通过贸易商务将茶叶运销国外

迄今为止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而消费茶叶的国家和地区则达160个左右

 

2、陆上丝绸之路和三位一体的贸易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途

南道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yuèzhīrouzhi),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今印度yuāndú;

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

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丝绸之路但据唐朝经济状态分析华方丝路贸易应当是丝绸瓷器茶叶三位一体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蕃客胡贾及阿拉伯波斯等处来华的外商他们主要贩运各地珍宝..,非中国所产的东西来华把中国的金……瓷器纸笔药品等运回各地同时唐政府对他们只征很轻的关税甚至连关税也免除并得在中国买田宅。”唐政府大力扶持外贸事业优待外商这也有利于茶叶的出口

 

3、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丝绸之路

为什么叫丝绸之路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4、唐代的茶产量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盐铁使张滂建议征收茶税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产茶州县的商运要道设官抽税税率为1/10,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从此开征当年始收入40万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当时的税率是1/10,所谓什一之税”,故知茶叶总价值约400设定茶价平均每斤50加上不征税的贡茶礼品茶自饮茶以及逃税的走私茶全国茶叶总产量在80万担——100万担之间唐德宗建中元年780)3,805,076每户6口人计算人口总数大约22830456人均约合4此后茶税渐增唐宣宗(846—859)“天下税茶增倍贞元”,年茶税收入达80万贯茶叶总价值约800加上不征税的贡茶礼品茶自饮茶以及逃税的走私茶全国茶叶总产量在160万担——200万担之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估计全国有33,000,000人均约合5.42006-2008年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为1.2与唐宣宗年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相比不足其1/4。显然唐人是喝不完那么多茶叶的富裕的就上市交易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出版了傅筑夫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书中说:“茶以外其它农产物的商品性过程在唐代还不显著只有茶的商品化过程最为典型。”茶叶在唐代不仅仅是内销还用于外销如沿丝绸之路输往唐朝版图之外的西域各国甘肃部分地区及新疆地区)、中亚乃至东南欧

 

5、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唐长安城的西市”(创建于隋初称利人市当时国际性的商贸市场是帝国经贸交易的主要场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经济文化特区性质的城区

唐代长安的西市作为唐时期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和优惠的政策来促进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繁荣与发展沿途派兵驻守保护商旅的安全,“使公私往来道路无雍”;对胡商执行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唐朝廷规定胡商进入唐境只在第一道关口接受检查其余各关卡一律不再重复检查对于海路商船接以恩仁使其感悦”,除收取必要的入境税费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营业商税一般也只维持在2-3%的低水平有时为了鼓励中外贸易还对胡商给予一些特别的照顾如在冬季规定给胡商供应三个月的燃料取暖致使不少胡商安居不欲归”,在长安居留长达数十年甚至落籍当地成为大唐子民唐朝廷对胡人移居我国一直采取支持和宽容的态度并曾提出过专门的优惠政策规定对移居大唐的胡人所在州镇应给衣食并于宽乡安置同时免去他们十年的赋税以致迁居大唐的西域各国胡人往往数以万计西市及其周边胡人聚居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特区的某些特征 

 

6、长安准备了足够的发展外贸的条件

唐朝与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往来和商贸活动也非常频繁首都长安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

唐朝为了加强贸易管理设立了互市监市舶使”,专门掌管中亚西域诸国以及西北各族从陆路来华的贸易事宜和海外贸易诸如验货定价抽税等

长安汇集了各国来宾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在河西走廊一带出现了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一批著名的古代国际性市场

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5000唐太宗贞观四年擒获突厥颉利可汗送至长安。《通鉴:“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不少已经出土的文书和简帛都记录西域商人前来内地经商的事情开元二十年(732)瓜州都督府给西州百姓游击将军石染典过所中记载石染典一行有作人家生奴四人驴十头至瓜州市易事了今欲往安西”,中间又到沙州(今敦煌),伊州(今哈密)市易过所上有沙州市令伊州刺使的押印
    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已准备了足够的发展外贸的条件有接待机构有管理机构有商品集散地有市场有经营者有消费者有茶俗的传播者当长安茶风弥漫成比屋之饮时丝绸之路成为茶叶流通的管道顺理成章

 

7、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已知道茶叶

阿拉伯人所著印度中国航海记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中国)有一种冲入热水以为饮品的植物……其名为Sakn,中国各都邑皆有贩卖……,此物有苦味。”……至今阿拉伯人饮茶风气很盛不逊于茶之故乡中国自唐算起迄今亦有千余年饮茶历史了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边疆贸易时茶叶是首先输出商品之一今见成书于851年的中国印度见闻录对当时中国茶叶有所记述该书出自当时在广州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所见所闻的记录其时来自大食波斯的商人云集广州在唐朝对外开放保护的政策下大做生意对这个东方文明大国的一切颇感兴趣但由于文化各异言语不通闻记的正确度不免要打折扣关于茶叶部份见于该书第41原文如下:“国王本人的主要收入是全国的盐税以及泡开水渴的一种干草税在各个城市里这种干草叶售价都很高中国人称这种草叶叫(Sakh)此种干草叶比苜蓿叶子还多也略它香稍有苦味用开水冲喝治百病盐税和这种植物税就是国王的全部财富。”显然他们还弄不清楚那种做成团饼的茶倒底是树叶还是草叶制成的

 

8、丝路茶叶贸易大约开始于唐建中年间

丝绸之路开凿甚早初以丝绸瓷器为主打产品茶叶加入当在中唐以后期间发生了茶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就是陆羽首创煎茶法改变了初唐时期落后的饮茶习俗,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获得了唐人的普遍认同形成了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兴盛局面并且成功地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封氏闻见记总结说:“(饮茶)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人陈陶在陇西行诗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杨华在膳夫经手录中谈及初唐及中唐茶叶生产情况时指出:“......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自丝绸之路畅通以来丝织品历来是中西民族贸易的基本内容之一丝绸之路何时加入了茶叶的元素据情理推之唐建中年间是个节点提得太早似乎不大可能

 

9、丝路茶叶贸易第一家是回鹘部落

大唐茶风传播的第一站是与今陕西为邻的回鹘部落回鹘亦名回纥原散居娑陵水今色楞格河)、混昆水鄂尔浑河和独洛河土拉河流域一带唐灭突厥后建国怀仁可汗时其领土东至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南到蒙古大沙漠。9世纪中叶为黠戛斯部族所灭

野史记载唐代中后期割据政权林立唐王朝为了平定各路叛乱亟需马匹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从前的绢马交易已成为困惑唐朝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唐德宗曾经以帛10万匹金银10万两偿还回纥马价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中央政府支付回纥马价绢达20万匹太和三年(829)正月唐朝又支付回纥马价绢23万匹史称回纥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余万匹使唐朝财力屈竭岁负马价有鉴于此唐朝廷推出茶马贸易的新政野史传闻回鹘使者表示愿意拿1000匹良马交换一部由陆羽撰写的茶经这时陆羽早已作古,《茶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索马刻不容缓唐朝有关部门只好任命使臣千方百计地寻查此书就在举朝急不可待时诗人皮日休献出了一个茶经手抄本解了燃眉之急这一故事说明唐代后期回鹘人渴望获得饮茶知识茶风的普及程度不让内地茶叶成为丝绸之路上主打商品指日可待

 

10、回鹘尚茶并开茶马互市先河

唐朝盛行饮茶之风此风也逐渐向回鹘民族蔓延回鹘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正说明茶马互市始于唐与回鹘的交往对西北茶马互市作出重要贡献的明代名臣杨一清认为自唐世回纥入贡已以马易茶肯定茶马互市始于唐朝清代初期的一些学者接受这一说法如梁份秦边纪略就持这一观点。《封氏闻见记6《饮茶:“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安史之乱前当时唐代的茶马互市还是零星的小规模的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固边急需大批马匹册府元龟(21)肃宗乾元中(758759))代宗大历八年(773)德宗贞元六年(790)宪宗元和十年(815)文宗太和元年(827)多次以茶丝万计易马万匹边关设有交易场所如今陕西宝鸡专区的陇县历史上是唐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的重要交易点

 

11、甘肃新疆有茶树存在这是丝绸之路的馈赠

甘肃省的敦煌县高台县山丹县平罗镇原县华亭县纬度比陕西关中西部偏北乃至越过北纬40但查阅这些县的县志明末民国还有发现野生茶树的记载

以上地区何来野生茶树这与丝绸之路有关沿丝绸之路进入汉地的是胡商胡店胡姬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胡笛胡舞还有进口货胡饼胡椒胡桃胡瓜胡葱胡荽胡椒胡罗卜等沿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还有茶树的栽培茶树的原产地是云贵高原已为学界认同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22)中写道:“茶树移入四川后首先向北迁移。”陈椽教授认为茶树的传播进入汉江谷地继续向北传播因气候地理的原因止于秦岭排除了古代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产茶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大自然会自动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温暖期和传入地必须具备的土壤雨水条件例如产于云贵高原的原生品种茶树自然传播到汉江谷地后不会停止它的脚步继续向前推进向北进入陕西关中西部止于黄河向东进入鄂西地区西周时期古周原地区就有产茶的可能性,《诗经中的大雅··豳风·七月是古代流传于陕西关中西部古周原一带的民歌其中堇荼如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两句有新的诠释其中的指茶叶这是古代周原地区出产茶叶的书证原生古茶树北传在特定的某个时期具备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对500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指出5000年里大约经历过几次冷暖交替过程第一温暖期为公元前3000——1000约当仰韶文化和河南殷墟时代中间大约有百余年的寒冷期又进入第二个温暖期为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初年约当春秋至西汉这个阶段(23)徐玉祥宝鸡的气候变迁》(内部出版一书有相同的见解茶树是亚热带作物随气候变暖是有可能在陕西关中西部生长的也有可能沿丝绸之路传播的当年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地区志书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敦煌县志》,苏履吉曾诚撰于道光十年(1830),记载:(物产敦煌县有野茶。”

高台县志》,徐家财阎须敬主编民国十年(1921),(物产记载高台有野茶也生于祁连山中味苦间有采者。”

山丹县续志》,黄景主编道光十五年(1835),(食货记载山丹县有茶自官曰府茶亦曰黑茶。(甘属崇酪酥以茶调之率不可离而细茶无购者。)”

山丹县志》,光绪三十四年(1980),(杂记记载山丹县合黎山产材木康熙十一年参将石福径山中见多茶树遣僮往牧马随地采制市之阴获厚息。(今南山亦称有茶而其性颇温与茶不类合黎所产相似。)”

平罗记略》,徐保宇主编道光九年(1829),(物产记载平罗产黑茶”(县册出石嘴子山)。

镇原县志》,李从图张辉祖主编道光二十六年(1846),(物产记载镇原县有”。(《辑志县西北多有前志载:“神翁洞口有香茗今枯。”

华亭县志》,郑震谷幸邦隆主编民国二十一年(1932),(古迹记载:“东晋黄石固  在化平县北黄化川后,……清初为黄石河镇属,《华亭旧志谓有铜茶等场今则惟产蔓茶一种土人犹南贩马。”

清人裴景福1906年撰河海昆仑录2记载:“闻新疆古城奇台属茶树沟一带野茶树长二三百里天山冰雪产茶必良惜土人摘焙不精余得数饼试之色绿而微嫌青气若焙植得法当不减湘晋内外蒙古哈萨克均耐茶以活若就地取材官制官售大利也。”

可以这样说甘肃新疆有茶树存在这是丝绸之路的馈赠

 

12、文成公主开藏区千年茶风

通典·边防典中列举了与中国发生联系的189个国家政权和部族据今人统计与唐发生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300多个包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周边内附少数民族部众与唐有藩属关系的国家和独立政权甚至远在绝域的国家据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24)提供的统计数据自太宗贞观八年(634)至武宗会昌六年(846)吐蕃王朝瓦解共213年间双方使臣来往不少于191其中唐使入吐蕃66吐蕃使入唐125往来使团的人数多者50余人至百余人少者也有10余人当时唐朝和吐蕃之间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25)正是两者之间外交和贸易往来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599——649)李世民宗室养女后来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对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史料文成公主入藏时除了带去佛像珍宝绸缎经书典籍还有多种食物饮品宝器服饰以及蔓菁等农作物种子其中有茶叶旧唐书·吐蕃传》(26):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以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乃遣酋豪子请入国这以习诗书

弄赞指松赞干布。“子婿之礼指他松赞干布娶了唐朝文成公主为妻。“当为公主筑一城指拉萨的布达拉宫。

藏史:

藏王松岗布之孙(即松赞干布)始自中国输入茶叶为茶叶输入西藏之始

在松赞干布之前藏族与茶无缘是文成公主以茶为嫁奁之物带入西藏并开始了中原与藏区的茶马交易唐代名茶大批输入藏区首先成为吐蕃上层人士的时髦饮品并以囤集茶叶显示富贵唐国史补》(26)记载一次唐朝的使者到吐蕃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27)问他煮什么?使者神秘地说这是涤烦疗渴所谓赞普不以为奇平静地说我亦有此才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皮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yōng湖者见诸记载的唐代名茶不过二十多种而藏王即刻能拿出六种这反映了当时吐蕃王宫茶风颇盛也说明了大唐与吐蕃之间已开启茶马交易此后千余年间藏族茶叶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按人均今已居全国第一

西藏王统记(28)里的说法文成公主不仅为西藏带来了茶叶而且她还在无意中发明了以奶酪配以酥油的酥油茶”,而且成为藏区茶俗流传至今

文成公主除了带去茶叶之外还带去了茶杯茶具等饮茶用具西藏山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公主带来龙纹杯的民谣歌中唱道:“龙纹茶杯啊是公主带来西藏看见杯子啊就想起公主慈祥的模样……”

文成公主开藏区千年茶风功不可没

开元(713~741)年间吐蕃与唐在赤岭陇州等处互市双方的交换物品主要是马匹和茶叶绢帛等

 

13、中国茶靠中介国家传播到更为遥远的国度

自丝绸之路畅通以来丝织品历来是中西民族贸易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在唐与回鹘所进行的数额巨大的绢马贸易中回鹘所获得的绢帛除了本民族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用于出售至中亚以西的国家和地区赚取巨额利润(29)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丝绸之路提供的交通便利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回鹘民族成为中外国际贸易的中转角色中国茶亦然如此沿丝绸之路传回鹘再传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20世纪初在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唐代变文王敷的茶酒论》,内云唐茶是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唐代著名茶叶集散地曾写于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shè产茶生产地在婺(今江西婺源)阿拉伯人所著印度中国航海记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中国)有一种冲入热水以为饮品的植物……其名为Sakn中国各都邑皆有贩卖……,此物有苦味……至今阿拉伯人饮茶风气很盛不逊于茶之故乡中国自唐算起迄今亦有千余年饮茶历史了自唐始周边少数民族逐渐养成饮茶习惯由于其饮食结构多肉食茶更成为不可替代的饮品久而久之四夷渐如中土如唐人一样一日不可无茶

 

14、高僧义净赴西域求法以茶为药

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僧人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唐代赴西域求法的高僧中除玄奘外义净(30)可算最为著名的一位他不仅在印度游学20余年翻译了不少佛教经典自己还写了不少著作其中留传于今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有南海寄归内法传(31)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32)。特别是南海寄归内法传》,它是义净自己游历印度与南海二十余年起居生活和所见所闻的实际记录弥足珍贵正是在这部著作中提到了茶义净在该书第28进药方法一节中写到当地人遇有病起必先饿身然后常用当地出产的诃黎勒皮干姜等服治而他自己则用中医方法辩证调治并常饮苦参和茶以养生,20余年很少疾病义净活到79在当时也可说长寿了义净文曰:“若学有冷投椒姜荜拨若知是风著胡葱荆芥医方论曰诸辛悉皆动风唯干姜非也加之亦佳准绝食日而作调息讳饮冷水余如药禁。……若患热者即熟煎苦叁汤饮之为善茗亦佳也自离故国向二十余年但以此疗身颇无他疾。”(33)义净的时代尚无正规的饼茶制作法他带去的是什么茶叶史不可考但他用茶叶治病以及与之配伍的药物甚合中医药学的本草药理真实可信文章也说得明确当地印度人并不用茶叶治病这就排除了当时印度出产茶叶的可能这算是中国茶进入印度最早的记载义净不仅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也是在南亚传播茶文化第一人。——应当说明的是义净的茶文化只是一种物质文化与古老的中医文化挂上一点边还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茶文化

 

15、宋代的丝绸之路与茶马互市

丝绸之路对何尝不是茶马古道它担负着朝廷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或部落进行茶马互市的重任

就茶马互市而言宋代比唐代有更大的驱动力因为宋朝的茶叶产量远远供大于求必须发展外贸以解决茶叶的积压问题宋代茶叶总产量没有一个确数孙洪升唐宋茶叶产量辨析》(34)一文中估计宋茶产量约在8355.2万斤——9548.8万斤之间即大约1亿斤。《南宋茶叶的生产与消费》(35)一文中估计宋茶产量北宋史料中的买茶额加上折税茶及各种名目的折纳茶贡茶食茶耗茶私茶水磨茶及茶特有的大小斤计量等估计宋茶产量为1.5亿斤左右据有关史料推算北宋总人口大约7000万到8000若按人均年0.5斤的茶叶消费量计算其所生产茶叶约2000——3000万斤茶叶可用来外销

历史上茶马互市有多大规模呢就以南宋为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茶(36)绍兴元年今成都府利州路二十三处茶场岁产二千一百二万斤。(一千六百十七万系成都府路九州军凡二十场四百八十四万系利州路二州三场。)通博马物帛岁收钱约二百四十九万三千余缗。”“秦八场额市马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朝廷每年要从大西北和西藏地区少数民族那里换回12994匹良马以装备朝廷的军队万余马匹的要多少斤茶叶呢按每匹80斤的平均数丝路上茶叶的流通量在百万斤以上

 

16、明代的丝绸之路与茶马互市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明确指示:“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明史·茶法(37))。洪武永乐年间旧例三年一次番人该纳差发马一万四千五十一匹。”

朱元璋极力推行制戎狄政策到宪宗时明确提出了国之要政进一步强化了朱元璋的主张继续实行贱马贵茶政策明御史刘良卿曾言茶马贸易之利时认为:“盖西陲藩篱莫切于诸番番人持茶以生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非可以常法论也 (38)明人潭修约16世纪所撰滴露漫录:“茶之为物西戎土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大经。”

明会典·茶课记载弘治十八年(1505)陕西茶课共五万一千二十六斤一十五两五钱”“令汉中府属金州紫阳石泉汉阴西乡五州县岁办分解各茶马司”。万历二十二年定茶易马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二十九年(1601),巡按毕三才请汉中府西乡五州县仍输本色每岁招商报中500可中马11900

二十九年(1601),陕西巡茶御使毕三才奏:“请令汉中五州县仍输本色每岁招商中五百引可得马万一千九百余匹

由于明朝不断加大茶马交易的力度造成边茶的大量积压杨一清茶马疏披露:“三茶马司见贮之茶计每岁易马之费洮河可足三年之用西宁可足二年之用其商私课茶又日增月益之以致积久腐烂如近日监察御史刘希龙所奏烧毁者三茶司共二千万二千余斤几把火烧了1200.12万公斤12000),实在是茶马经济过热所致

 

17、清代的丝绸之路与茶马互市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当东西方孔道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即横贯全境。《新疆图志记载了清代新疆地区商业发展状况清代的新疆境内已经形成了几个内外贸易中心如惠远城在伊犁九城中最大是清代前中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广衢容五轨地极边诸夷会焉每岁布鲁特人驱牛羊十万及哈喇明镜等物入城互市易砖茶绘布以归西方行贾者以所有易所鲜恒多奇羡民用繁富。”同治以降古城今奇台成为新疆地区商务活动的中枢,“南北商货悉自此转输廛市之盛为边塞第一。”而伊犁塔城阿克苏和阗等城是同俄国中亚阿富汗印度等地的边境贸易中心(39)

清代茶马互市较前朝逊色民国赵尔巽等1927年撰清史稿·食货志·茶法》(40)记载于陕甘易番马”、“陕西设巡视茶马御史五”、嘉庆前甘发西宁甘州庄浪三茶司而西安凤翔汉中同州榆林延安宁夏七府及神木厅亦分销焉”。茶马贸易的规模有多大呢茶马御史廖攀龙又言,“茶马旧额万一千八十八匹崇祯三年增解二千匹。”“康熙四年虽裁陕西苑马各监开茶马市于北胜州”、“仍准互市”。清朝前期每年11088后又增加200013088需要茶叶百万斤之巨涉及陕西七府一厅蜀茶入陕的运输量不比前朝但也十分可观

每年换回来的万余左右的马匹需运去数百万斤茶叶沿丝绸古道往返那又是何等地浩浩荡荡

 

18、陕西茯茶和湖南黑茶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茯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因其效用类似土茯苓外形紧凑似砖也作茯砖茶”。清代民国时期陕西泾阳办有茯砖茶加工厂陕西茯茶便于携带运输和储藏又兼具消食解腻等特点特别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地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茯茶毫无疑问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非常适合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性茯茶也因此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顺着丝绸之路销往俄国西番波斯等40多个国家深受各国人民欢迎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真实记录了湖南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关于湖南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茶叶被淋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那里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到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人结果奇迹发生村民们的痢疾全好了传说道出了黑茶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正是这无意中的日晒夜露自然发酵形成了黑茶后发酵的独特制作工艺

 

19、唐宋时期陕茶进入丝绸之路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事实

早在唐肃宗至德二年金州贡茶牙”(今紫阳茶的前身)(42),唐德宗时期兴元府汉中郡汉中茶”(今汉中午子仙毫的前身)(43),陕南竟有两款贡茶这样颇有影响力的茶品能不在长安西市出售能不吸引蕃客胡贾及阿拉伯波斯等处来华外商的眼球能不进入丝绸之路茶叶贸易的货单我们有理由认为陕茶在唐代虽然产量不高但它有品牌优势品质优势地域优势唐朝外贸机构将其列为主打产品不与江南茶争风而一路向西当是毋庸置疑唐朝盛行饮茶之风此风也逐渐向回鹘(44)民族蔓延回鹘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45),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正说明茶马互市始于唐与回鹘的交往对西北茶马互市作出重要贡献的明代名臣杨一清认为自唐世回纥入贡已以马易茶”(46),他肯定了茶马互市始于唐朝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固边急需大批马匹,《册府元龟》(47)肃宗乾元中(758-759))代宗大历八年(773)德宗贞元六年(790)宪宗元和十年(815)文宗太和元年(827)多次以茶丝万计易马万匹边关设有交易场所如今陕西宝鸡专区的陇县历史上是唐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的重要交易点就茶马互市而言宋代比唐代有更大的驱动力因为宋朝的茶叶产量是供大于求必须发展外贸以解决茶叶的积压问题宋代茶马互市有多大规模呢

就以南宋为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蜀茶》(48)绍兴元年今成都府利州路二十三处茶场岁产二千一百二万斤。”“秦八场额市马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万余马匹的要多少斤茶叶呢按每匹80斤的平均数丝路上茶叶的流通量在百万斤以上在千余年里的茶马互市中无论从军事角度讲还是从商贸角度讲陕西都是朝廷军事上的前沿阵地桥头堡和商贸交易中心物资集散地它的战略地位举足重轻据情理推之陕茶进入丝绸之路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事实

 

20、明清时期陕南汉中茶紫阳茶明确地成为丝路外贸的主要商品

若说唐宋时期陕茶进入丝路更多推测成分那么明清时期有关的历史记载就十分充足了完全可以作为定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明确指示:“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明史·茶法》(49)。洪武永乐年间旧例三年一次番人该纳差发马一万四千五十一匹。”朱元璋极力推行制戎狄政策到宪宗时明确提出了国之要政进一步强化了朱元璋的主张继续实行贱马贵茶政策明御史刘良卿曾言茶马贸易之利时认为:“盖西陲藩篱莫切于诸番番人持茶以生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非可以常法论也”(50)。明人潭修约16世纪所撰滴露漫录:“茶之为物西戎土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大经。”《明会典》(51))茶课记载弘治十八年(1505)陕西茶课共五万一千二十六斤一十五两五钱”“令汉中府属金州紫阳石泉汉阴西乡五州县岁办分解各茶马司”。万历二十二年定茶易马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二十九年(1601),巡按毕三才请汉中府西乡五州县仍输本色每岁招商报中500可中马11900二十九年(1601),陕西巡茶御使毕三才奏:“请令汉中五州县仍输本色每岁招商中五百引可得马万一千九百余匹由于明朝不断加大茶马交易的力度造成边茶的大量积压杨一清茶马疏披露:“三茶马司见贮之茶计每岁易马之费洮河可足三年之用西宁可足二年之用其商私课茶又日增月益之以致积久腐烂如近日监察御史刘希龙所奏烧毁者三茶司共二千万二千余斤。”几把火烧了1200.12万公斤12000),实在是茶马经济过热所致清代茶马互市较前朝逊色茶马贸易的规模有多大呢茶马御史廖攀龙又言,“茶马旧额万一千八十八匹崇祯三年增解二千匹”、“康熙四年虽裁陕西苑马各监开茶马市于北胜州”、“仍准互市”。清朝前期每年11088后又增加200013088需要茶叶百万斤之巨涉及陕西七府一厅蜀茶入陕的运输量不比前朝但也十分可观

 

21、大西北的回族商人是联系陕南与遥远西域诸国的中介

正当丝路要冲的回纥国通过商贸贡赐走私等多种渠道获得大量茶叶出自饮之外沿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运往更遥远的西域诸国如今之中亚西亚诸国是回纥商人的最佳选择建国前后如候鸟一般定期到紫阳西乡汉中一带购买茶叶的回族商人他们正是继承了回纥先民的商业才能善于抓住商机为了谋取商业利益不会畏惧长途跋涉若此推论成立那么回纥商人是联系陕南与遥远西域诸国的中介或许是经过他们之手为丝路外贸加入了中国茶叶的元素

 

22、陕茶重新进入丝绸之路的对策

如今丝绸路的终端地区茶叶消费非当年可比例如中东地区茶叶市场规模为20多亿美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一倍2002五大茶叶进口依次是俄罗斯联邦沙特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前四位都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十大茶叶消费国是爱尔兰土耳其利比亚科威特英国卡塔尔伊拉克摩洛哥斯里兰卡突尼斯其中大部分国家也都在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这足以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的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茶叶消费市场也是历史悠久的茶叶消费国其中不排除其中有我们陕茶的老客户陕茶产于陕南三个地区品质优而产出不多历史久而声誉不高价位高而竞争力弱与江南茶相比劣势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陕茶的提升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做的事是

    其一我们因此要寻找历史的足迹一路向西实现市场重点的转移陕茶进入丝路贸易有历史文化作依托便于从文化切入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茶从这里出发有区位优势中国西部和丝路终端茶叶消费国家对陕茶不会陌生比较容易找到契合点便于推销我们的产品当然我们必须重新研究市场例如对中东国家我们多宣传红茶而哈萨克斯坦比较欢迎绿茶大力发展红茶不仅有利于外贸还能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比例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二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能。《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陕南是茶叶生产的优势区三市28个县区中有22个县区种植茶叶。2007年茶园面积101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9.08万亩总产量1.4万吨并认为,“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有足够的空间陕南茶区地处秦巴山区适宜茶树生长的丘陵山地面积广大适生面积达466万亩截至2007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不到宜茶面积的1/4”,计划经济指标茶叶总产量达到4万吨2007年提高186%”。若这一计划实现陕茶可以大大增加贸易茶的比例

其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的茶叶消费国家宣传历史悠久品位很高的陕西茶文化并以文化为依托举办多种多样的陕西茶叶产品推介和体验活动定期举办展销会学术讨论会高峰论坛商贸交易会等活动

其四在重新建设的大唐西市组建丝绸之路茶叶外贸公司之类的交易平台建立交易中心开辟茶叶外贸专业店”、“茶叶外贸专柜”;

其五开发对路的专款丝路茶”,包装设计和命名解说具丝路风情茶叶品种也力求符合消费对象的口味

其六利用互联网发展茶叶电商开辟丝路茶文化与茶叶贸易的网站网页

今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动脉绘制亚欧经济新版图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陕西茶曾经火了一把今日陕茶也应抓住机遇参与进来实现陕茶的新突破走向国际再造辉煌

 

23、陕茶要抓住机遇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39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丝绸之路将分为海陆两条线海上将是由中国东部沿海至东南亚一带陆地上则将是西部到中亚及东欧一带而西安将是丝绸之路陆地线的起点和基石这也是新一届中央为中国谋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丝绸之路的建成也将使得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西安产生影响力的地域将是西亚中亚东欧一带辐射人口为30亿左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动脉绘制亚欧经济新版图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国茶曾经火了一把今日陕茶也应抓住机遇参与进来实现陕茶的新突破走向国际再造中国茶之辉煌

 

24结论

以长安为起点的北方丝绸之路是联系长安和祖国大西北并直通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沿途的市镇又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将丝绸之路两侧甚至更远地区城市关卡驿站客店商铺集市等统统纳入这个交通网络系统成为沟通华夏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桥梁以及延续千余年之久的中外物资交流商业贸易的牢固纽带

丝绸之路的商业行为以互市为主要内容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早期是绢马贸易中唐茶风兴盛并流入塞外方才出现茶马贸易

丝绸之路上的茶马互市兴起于唐盛于衰落于和民国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马互市的出现基于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朝廷其所以极力推动不仅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还有政治上的深谋远虑。《明史直言不讳地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而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52)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总结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53)朝廷认为以茶换番马的好处有三其一可发展边贸为国家广开财源其二买下番人的马匹可以削番其三国家军事上急需马匹有了马可以强国固边

丝绸之路可以连接西亚中亚东欧早期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是善于做生意的回商人倒买倒卖将茶叶转运丝路远端的国家以获取巨额利润二是华商和西域商人市场直接交易或货币购买或以物易物三是贡赐贸易进贡方献上本国的特色商品或马匹朝廷回赠以丝绸茶叶等物

陕西是中国历代朝廷军事上的前沿阵地桥头堡和商贸交易中心物资集散地唐宋时期陕茶进入丝绸之路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事实明清时期陕南汉中茶紫阳茶明确地成为丝路外贸的主要商品大西北的回族商人是联系遥远西域诸国的中介陕茶重新进入丝绸之路有很多对策可供选择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国茶曾经火了一把今日陕茶也应抓住机遇参与进来实现陕茶的新突破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代中国人应倍加珍视将其激活以服务于当代社会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

 

注释

葱岭帕米尔高原,“帕米尔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中国古代称不周山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阿富汗亚洲多个主要山脉汇集平均海拔4000-7700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

安息古代中东的地名和国名又作帕提亚”,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作为地名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

大宛(dàyuān):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康居(kāngqú):西域国名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康居与大月氏同是突厥系的游牧民族锡尔河下游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

奄蔡西域古国其名称始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其国的概况是:“奄蔡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涯盖乃北海云。”

(1900-1980):著名历史学家湖南邵阳县人长期从事历史研究论著涉及经济史思想史民族史通史及史学方法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有红色教授之誉著有包括简明中国通史在内的17种学术著作、5种史论文集

⑺⑻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大唐西市古代中国第一个具有特区性质的区域》,作者系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姓名不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294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唐写本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唐墓出土为粟特人石染典在丝路经商的通行证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⑿(33)浙江杭州赵天相介绍二则唐代茶史资料》,原载茶博览》。

陆羽茶经·六之饮》。

·杨华膳夫经手录》。

⒂(26)旧唐书195《回纥传》。唐代公元618--907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200包括本纪2030列传150

新唐书51《食货志》。

新唐书196《隐逸传·陆羽传》。

杨一清原籍云南安宁后落籍丹徒镇江)。历侍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两度任当朝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有建树弘治间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不法商人垄断茶马交易改由官方专管茶马贸易确保军需民用称为善政

关中奏议3杨一清:《为修复茶马旧制以抚驭番众安靖地方事》。

赵盛世王子贞陈希夷校注.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1)(47)《册府元龟》: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18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8年成书总计有1000

(22)陈椽著茶业通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3)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茶史篇》.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24)中国边疆经略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25)全唐文384独孤及:《敕与吐蕃赞普书》。

(26)唐国史补》:亦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3308条事.

(27)赞普吐蕃王号雄强之意男子政治制度松赞干布仿唐朝的官制赞普是最高统治者赞普之下设大相副相各一人总管全国政事

(28)索南坚赞著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9)于宗先主编经济学百科全书1经济史》.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30)义净(635~713):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俗姓张字文明祖籍范阳河北涿县),一说齐州山东济南)。

(31)南海寄归内法传》:佛教史义净。4 此书系义净由印度归国途中在南海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时依据说一切有部所传撰成书中详细介绍了印度及其所历南亚诸国所行佛教仪轨40是研究印度佛教史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32)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佛教传记唐天授元年至二年(690~691)义净撰。2作者撰述了自唐初以来既虔诚于东夏,复请益于西天的六十僧人的卓越事迹,嘉其美诚,冀传芳于来叶”。书末附作者本人自传 

(34)思想战线网页

(35)2010福建茶叶网

(36)(48)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代史学名著分甲集乙集各20作者李心传四川井研人曾纂修宋代十三朝会要特别熟悉当代的史事和典章制度

(37)(41)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

(38)明史80,志第56,《食货》、《茶法》。

(39)墨者资讯网

(40)清史稿》: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设馆赵尔巽为主约100余位学者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

(42)《新唐·地理志记载:“金州汉阴郡本西城郡天宝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更名土贡麸金茶牙乾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枳实黄蘖。”记载说汉阴郡的土贡有茶牙”,“汉阴郡并非今之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安康757年改名汉阴大概范围在陕南石泉以东旬阳以西的汉水流域与今之安康茶区大体相当·杜佑通典·卷第六·食货六·赋税下·大唐有类似记载:“安康郡贡麸金五两干漆六斤杜仲二十斤椒目十斤六斤枳实六斤枳壳十四斤茶芽一斤椒子一石雷丸五今金州。”

(43)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兴元府汉中郡......土贡红蓝燕脂夏蒜冬笋糟瓜枇杷。”

(44)回鹘(hú):又作回纥分布于中亚蒙古甘肃新疆之间其全盛时期为八至九世纪以外蒙古之鄂尔坤河畔为据点而进入中亚

(45)《新唐书196《隐逸传·陆羽传》。

(46)《关中奏议3,杨一清为修复茶马旧制以抚驭番众安靖地方事》。

(49)(50)(52)《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

(51)《明会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命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大明会典》,180

(53)《读史方舆纪要63《甘肃镇·》。

 

             20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