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07):梵净山·红云金顶


 又到假期(07):梵净山·红云金顶

2020-7-8

离开亚木沟,前往梵净山国家地质公园。

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就已经人很多了。那以后,梵净山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更是热闹非凡。现在因为疫情,控制人数每天3000人,是正常接待量的三分之一。

我前几天在网上预付了观光车和索道的费用,每人160。不用取票,刷身份证直接入园。游人不多,每个环节都不用排队太长时间。半个小时的观光车后,到索道站,坐索道大概十五分钟。索道很陡,很快,平稳而安全。

快到索道终点的时候,还看到红云金顶从云中现身出来。心中默念,老天快点放晴,让我们可以看到白云飘舞的景象。

下缆车后接着是栈道,通往山脊,有一公里多,得走半个多小时。一来海拔高,二来空气太潮湿,摩擦力太大,走起来有些吃力。到达山脊的时候,感觉气力已经耗得没多少了。

山脊上是丁字路口,往左下坡是去往红云金顶,往右山坡是去往蘑菇石和老金顶。蘑菇石上次去过,拍过那些书页一样的怪石。老金顶据说有座灵验的古寺,香火旺盛。还在右边几百米的山头,得下坡再上坡。我们今天是去不了啦。我们这次来梵净山,只为登红云金顶。

我们上次来,云雾缭绕红云金顶的印象太美好,太深刻。可今天老天似乎不太高兴,总是阴着脸,天空灰蒙蒙的。下缆车之前还看到过红云金顶的全貌,现在只隐隐约约看得到一点轮廓,而且极不稳定。

坐在正对着红云金顶的石阶上吃点零食,补充点营养,耐心等着红云金顶露出真面目。上次来,看到了最美的云海,流云的飞舞,梵净山在云中不时清晰的隐现,但因为先前上来登8000级台阶耗尽了体力,没有登顶。后来很后悔,期待着再次来梵净山,期待着可以登上红云金顶。

下坡到山垭,是个广场,有卖小吃的,卖饮料的,聚集着等待登顶的人们。雾越来越浓,小雨变成了中雨。如果雨下大了,红云金顶就会封闭,不让攀登。看雨一时停不下来,就去边上的承恩寺避雨。

将寺院转了一遍,半个小时过去,还是不见天气转好。不再等了。趁现在还没封闭,赶紧登山吧。

上山下山都是单行道,往右从北侧上山。从广场到山顶,垂直高度将近一百米,相当于三十层楼房,有几十米的石阶有九十度。雾很浓,伸手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感觉就像被泡在牛奶当中。水汽很重,似乎一动作,一触碰就会变成水。石阶两边有栏杆,有锁链,攀登中一直是手脚并用,甚至用手超过用脚。好在没风,否则会更冷,更难走。好在被浓雾包围,否则脚下的万丈深渊会让恐高的我过度惊吓的。

山顶分了岔,成为两座顶。北顶小些,估计有个三十平方,南顶大些,估计四十平方。各有一座小庙,庙前有小小平台,有一座书页一样的蘑菇石。两顶之间,有拱桥连接。

庙门口聚着的游人,等着进去磕头。蘑菇石前面聚着的游人,等着拍照。我们等着天气放晴,再看一看流云,拍一拍山景。

这几天股市行情不错,雨燕的股票涨了不少。她不确定是不是该减仓了。在山下的时候我说,既然拿不准,那就靠运气,就到红云金顶卖出吧。可在金顶上一直没有信号,没法操作。后来发现,我们在金顶的时候,是她的股票那段时间的一个高点。

又坐缆车下山。与我们同乘一个轿厢的一对男女,四十多岁的样子,听口音是湖南人。聊了聊,他们是永州人。那男子问我们上到金顶没有,好不好玩。我说上到了金顶,但因为大雾,什么都看不到。男子说他们刚刚才上的山;下缆车后才走了几步台阶,觉得太累,雾又大,什么都看不到,就又坐缆车返回。

听他说完,我哈哈大笑,“你就只追求‘到此一游’啊?”

他说:“是啊,是啊,全国各地我到处去过,各个地方的风景,大同小异;我到一个地方,拍张照,证明我来过,就可以了。我上个月还去了西藏,去了拉萨。一下飞机,高原反应实在太厉害。朋友们劝我住到宾馆,好好休息,慢慢恢复。我到布达拉宫门口照了张相,证明我到过西藏,到过拉萨了。然后买了机票,当天就返回了。一回来,就好了。我既到了西藏,又没受多少罪,多好。”

这样的旅游,倒也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