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08):梵净山·云舍村


 又到假期(08):梵净山·云舍村

2020-7-8

云舍是梵净山脚下一个小村,据说是历史文化名村,还是4A景区。我是这次去梵净山之前做功课才知道的。先以为是位于半山的村落,到了才知位于江口县城一侧的坝子边上。贵州多山,“地无三里平”,像梵净山脚这样的坝子不多见。地图上看,出梵净山景区到云舍只六七公里,导航却让我们上了高速,从江口县城那边出来,走了二十几公里。可能是经过我们住的民宿客栈的莲花大道还没有开通。

就是山脚一个小村,绿树掩映之中,平整的石板村道,二层的木结构民居,院墙上有三角梅灿烂开放着。有小溪从村中穿过,水边原先还布置了一些旅游设施,磨坊,酒坊,造纸作坊之类的。可能因为旅游不景气,来的人不多,这些设施都没人管,荒废了,破损了。

村口有停车场,没人管,没人收费。路边有苹果树,梨树,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树。有菜园子,里面有西红柿,辣椒,豆角之类,有鸡子在里面觅食。路边大树下,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坐着抽烟,说话,怡然自乐。

村东头有龙潭,有过水的堤坝,有老汉在洗菜,有老奶在洗衣,堤坝下一群鸭子在戏水,岸上一牧童骑着老水牛回家。龙潭边上有一排农家乐,还有客栈,竖着旗幡,挂着灯笼。正是日落时分,周边的大山及山上的流云映在水面上,呈现一幅美妙的画面。蓦然想起,此地叫做“云舍”,应该指的是开门就可看到对门半山的流云吧。贵州是气候是“天无三日晴”,在这里看云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这个艺术气息浓厚的村名很可能是为了发展旅游才起的,常年被潮湿气候所困的人们谁会稀罕云雾,谁会对云雾有这样诗情画意的联想呢?

水道穿过村子,两边是石墙围着的一户户人家。有人家在路边摘李子,雨燕走过的时候好客的主人给她抓了一把,还请我们进去坐坐,一起吃晚饭。当然是客套话,不过这种客套让人感觉很温馨——尤其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

村子中好几户在盖新房。应该是有统一规划的,新房大多是全木结构的二层小楼。看到几处住房已经坍塌,落了顶,倒了墙,原先的堂屋里长了庄稼。不过这样的房子不多。总的来看,这个村子还是颇有生机活力。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将一部分年轻人留下来,村庄还不至于那么快消亡。

村中的小小广场边上,有几位老人在卖烤土豆,五块钱一份。买了一份土豆暂时充饥,顺便跟老人聊聊天。老人说,现在发展旅游,可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生活是好了很多。今年受疫情影响,来的人少了,但情况正在好转。老人问我们是哪儿的,我说是云南的。几位老人讨论起来,说云南人真有眼光啊,他们很早就发展旅游,而且发展的很好;还说贵州就是像云南学习发展旅游的。

离开云舍,前往太平镇,去老周家吃饭。

我们点了昨天晚上老周推荐的锦鱼火锅。也不知所谓“锦鱼”是什么鱼,不过吃起来味道不错。鱼肉细嫩,微甜,还少刺。比昨天晚上咬不动嚼不烂的牛杂,实在是强多了。老周看我们吃得高兴,也很兴奋,还主动送我一杯酒。昨天晚上老周将这鱼说得如何如何稀奇,如何如何讲缘分,会不会很贵呢?吃完结账,跟昨天的牛杂火锅一样,才108元。

我跟老周开玩笑说,你做的菜真是好吃,要是你们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好玩的话,我明天再玩一天,今晚还到你家吃饭,你再给我弄个别的菜尝尝。

老周给我推荐了一个原生态的景区,距太平镇十几公里的黄岩大峡谷。听都没听说过,梵净山旅游攻略中也没有,不过,值得去探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