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经济时代,游客重视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的是感受性满足。在这一特点下,夜间旅游体验依赖于夜间旅游场景的质量,而夜间旅游场景的质量又反过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在场景中,游客在意的并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所浸润的情感[1],即对价值、精神的追求。因此,在琳琅满目的夜市商品和绚丽多姿的夜景之下,如何将旅游者的感官、情绪、情感以及思想精神融入不同的空间,形成参与互动性强、精神情感意味浓的夜间旅游场景,是提高夜间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在体验互动性强的夜间旅游场景营造之前,需明确夜间旅游场景的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相关概念辨析及夜间旅游场景内涵界定
狭义的夜间旅游是游客利用晚六点以后的闲暇时间在目的地进行的体验活动,广义的夜间旅游是游客在夜晚时段与目的地的人、事、物所引发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2]。夜景观光旅游、夜间节事旅游、夜间文化艺术休闲游、夜间文化旅游演艺体验游以及街区夜游和景区夜游等都是夜间旅游的扩展。
情境之“境”是指构成和蕴涵在情景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由广泛、多变的客观环境与氛围组成,突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特点。因此,情境是在一段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可源于现实,也可源于建构,但必须与主体相互交融才可称之为“情境”,其内容复杂、宏观且抽象。情景之“景”是具体、直观和吸引人的,源于客观存在或是依据客观存在的主观设计,包括风景、布景、景色、景物等,突出显性表征。因此,情景是指特定时间内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可以游离于主体而存在,其内容具体、微观。一般来说,情景服务于情境,情境依赖于情景,即“境”中有“景”。场景最初来源于戏剧和电影,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1]。在这一定义中,场景包含着社区范围、人物关系、叙事线索、主题活动等要素,既有空间建构的“场”的形态,又有特定“场”中融入的“景”,自然存在、生活方式、价值观、符号等组成“景”,为展开叙事服务的同时,以“景”唤起人们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基于上述辨析,作者认为夜间旅游场景是指以特定主题作为叙事线索,用具有意义的自然、人文符号等作为素材,以各种手段形成现实或虚拟世界,为游客夜间旅游活动提供丰富的舞台,最终提高参与互动性的特殊夜间消费空间。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等都离不开夜间旅游场景的营造。
二、夜间旅游场景的特征
夜间旅游场景丰富多样,涵盖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时空性。首先,夜间旅游场景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展开叙事的,具有时代标志。其次,夜间旅游场景要与夜间特定时间段相对应,因此,基于对城市和居民影响的考虑,光影秀、音乐节和美食节等部分场景要受到时间限制。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出,只有在夜晚时段通过科技赋能其“真山真水”的舞台,才能使演出效果更具鲜活性和震撼力。最后,不论是舞台表演还是微乐园空间,都体现了“场”的空间形态,在舞台选址和活动范围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空间性。
(2)交互性。夜间旅游场景主要以叙事风格展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等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虚拟体验、互动投影、全息等的“人景交互”以及热情畅谈的“主客交互”在体现人为行动重要性的同时,营造出了集观、感、触为一体的参与互动空间。
(3)整合性。首先是整合地域特色。夜间旅游场景的素材来源于自然存在和人文事物,包含山、水、花、木以及生活方式、艺术设计等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具有意义的地域符号进行挖掘整合,使得夜间旅游场景成为文化再现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次是整合感官刺激。通过科技手段,以恰当的方式将游客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整合于具体场景中,凸显完整的故事链条,使游客获得真切的体验,创造出有趣的互动体验点。
(4)情感化。“一切景语皆情语”,场景通过将本身具有意义的元素调动起来,进行合理搭配和组合,以讲述故事的方法,传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最终营造出既有内容、又富情感的动人空间。在夜间旅游场景中,情感化表现为“情感化”过程,即:游客最初通过自身的五感体验,获得对场景的认知性信息;然后通过多感官系统的感应引起诸如开心、悲伤等情绪波动;最后因情绪波动触发对场景的情感变化,产生喜爱、厌恶、冷漠等情感。
三、夜间旅游场景的构成要素
当不同要素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游客夜间旅游体验空间时,夜间旅游场景便随之产生。在主题、素材、科技、人群和氛围的支撑下,游客将充分感受到夜间旅游场景主题之准确、特色之鲜明、体验之真切。
(1)叙事主题。主题作为夜间旅游场景的叙事线索,可以为场景营造提供细致的思路,主题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综合体验感,并决定游客的停留时间。“丰都鬼城”以“百鬼夜行”作为叙事主题,《印象刘三姐》以“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作为叙事主题,梦游巴渝十二景·光影互动艺术空间以“巴渝十二美景”塑造夜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在绚丽丰富的场景背后,都有特定的主题作为叙事主干。
(2)支撑素材。素材构成夜间旅游场景的内容,也是游客进行体验的主要对象。场景素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包括山、水、花、雾、树等在内的自然存在及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包括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在内的人文事物。旅游地将优质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作为场景素材, 最终以地方符号的形式展现在旅游者面前, 有效地、充分地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一些抽象的、罕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得以“活化”,实现其可观、可感和可触摸性。以交互技术、生态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强化了夜间旅游场景的震撼和鲜活,从而营造出令游客流连忘返的沉浸式夜间旅游体验。如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实景演艺,其基本特点都是在融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基础上,以科技手段为基本展现方式。又如荷兰北布拉班特省以梵高《星空》为灵感,利用太阳能发光石,白天蓄电,夜晚则呈现出一条繁星闪烁的星光之路,使夜间旅游场景的营造体现出绿色节能的可持续性特点。
(4)特定人群。在叙事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人物偏好是场景营造的一大依据,人物参与使得剧情得以表现,场景依赖于人,没有人的意识、感官和动作就没有场景。在夜间旅游场景中,除游客的参与互动外,社区居民、经营者、管理者等都是场景里不可或缺的人群。
(5)时空氛围。人物行动产生于特定的时空环境,旅游地通过时间营造形成不同氛围的场景,如怀旧、体悟、穿越、梦想等等。夜间场景通过空间尺度、光色要素、音效因素、气味元素以及小气候因素等形成并有效烘托了整体氛围。夜间旅游场景营造应依靠细节对时空进行强化,塑造出与主题相应的氛围,在满足场景基本功能和凸显美学属性的同时,使场景的时空氛围更具有情感,更能打动人心。(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5))
参考文献:
[1]吴声.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 中国旅游研究院.赵一静:夜间旅游学术研究报告[R/OL]. (2019-05-22)[2020-12-20].https://www.sohu.com/a/315821343_12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