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中,之前有一个遗憾就是小孩在小学入学时,虽然不满9月1号以前出生条件,但是却在12月30日之前出生。根据入学政策,适龄儿童可满6岁时就近入学,如果当地学位有空余的话,可以放宽至当地12月30日,而当时我们希望小孩能够入学,因为在爸爸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太长,而且现在小孩发育与认知较早,各种条件显示小孩适当提前入学是合适的,甚至当时我为了能够让小孩入学,都开学了,也让其在家等待,希望有转机。有时自己上班,还必须把他带到学校里,我去上课时,小孩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内心很酸的,但也必须得上班,得站在讲台,而后等待到9月20号左右无望,无奈就让他幼儿园再上大班一次,在我心里留下很大的疙瘩和遗憾。
作为教师,职称评审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大事,而就我而言,我的本意是不想做教师,但同时作为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从未把利放在心里,严格按照教师操守去工作的,比如作为数学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我从来没有想从学生身上,从家长身上牟取利益,从教以来,作为数学教师,我从来未给任何个体进行过有偿家教,无论是双减前,还是双减后,都在一直恪守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想家长之所想,更多的为家长,为学生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赋能,以及更好的未来着想。
几年前就够评聘高级职称的时限了,但当时职聘条件较为苛刻,自己内心里还希望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同时更醉心于写作。其实当时就缺一个条件-一篇市级获奖论文,实际上那几年我多是注重政经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参加一年或者两年一度的市级教学论文的评选,慢慢的就错过了一些机会,而去年正好有新一轮论文评选,没有退路,我必须参与,但没有获奖的预期,也无法准备去年的职评,因为前年我曾在职评的最后一刻放弃了,因为缺一篇获奖论文,而当时许多材料都准备好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没有获奖的预期也是因为之前许多同仁都很难获得市二等奖以上,而老文件中九项之二就要求论文要市二等奖2篇以上,之前我只有省一等奖1篇,后来论文评选出来后,意外的获得了市二等级,按照当年职评文件,我的条件具备,但当论文评选结果出来时,申报高级教师名单已校内公示,而且距报送材料仅一个星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难以从零到完备,与职评又失之交臂,关键是去年是执行老文件的,我的条件是具备,今天再想起,仍感觉到遗憾,非常遗憾。因为我不想再经历一次参评的过程了,我不想内心再戳到痛处,伤处,但只要你还一直做教师,这个过程还不得不经历,而就我而言许多东西我都可以不要,但是就是不想做自己内心排斥,抗拒的事,因为它在践踏我的原则,甚至是底线,
而今年职称申报的时候,按照去年的老文件,个人的条件是够了,但是按照新试行的文件,缺少一次岗优,当时就非常忐忑,申报还是不申报?为了不使机会渐行渐远,为了了却职业生涯一个小小的心愿,以后不再为此烦恼,烦心,我还是依然决定要试一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位佛系者,不喜欢争,更希望努力做自己,默默无闻做事。我感觉这些年和在大学时一样很努力,虽然个人的进步很大,也收获良多,但在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上没有突破,且两次碰壁,使得我对努力的意义有所怀疑。比如在职称评定的新文件中,两个学年度岗优就算一个业绩条件,然而我只获得一个学年度,然而在教学研究以及其它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所获得的专业肯定都无法与一次岗优媲美,无法与冰冷的职评文件相融。制度是冰冷的,但制度也应该是有温度的,不能因为少一次岗优就抹杀整体的努力与成绩。事实上少一次岗优与多一次岗优又有多大的差别呢?更何况还有其它个人教学及其它的努力所得作为佐证,更何况今年是新文件试行期,新文件为什么没有考虑过渡即与老文件结合来综合考虑
而实际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广大的基层学校,指标稀少,表彰更是稀少,大部分基层老师有时候熬大半辈子都不见得有评的机会与资格。作为教师,不能评为高级教师,是职业生涯的缺憾,而对每个个体来说,意味着工资福利的减少,但就我而言我从来没把利看的很重,而想到的是对该有没有的遗憾,是对职业生涯的极大否定。高级职称评审的经历,使我内心犹豫,彷徨,是继续做我自己,还是顺应形势与环境,我有一丝找不到努力的意义与做我自己的底气,但按照往日秉性的我,仍将一往如前,做好教师的本分,做好孩子的父母,做好父母眼中的儿子,坚持不懈的做有益于国家,人民与社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