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北京时间
记者:
张京宏:谢谢你们的采访和宣传。宣传能放大长篇小说的传播范围,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
记者:采访之前我们拿到了出版社印刷的纸质版本,发现整部长篇小说基本是一部陕西关中方言的当代资料史。您创作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京宏:没有怎样考虑,自然而然。毕竟写作长篇小说,离不开社会土壤和故事发生的场景环境。不同地方的语言特征是不同的。
记者:那么有没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呢?
张京宏:有。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普通话越普遍。这指的是中国内地,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特殊历史情况。
记者:具体特征是什么呢?
张京宏:具体特征就是,凡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普通话就越流行,人们日常对话,越容易采取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比如深圳,这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城市,从来没有听说到深圳必须要会说广东话的说法,因为深圳的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普通话交流的情况和状态。再比如说上海,现在人口2500万,本地人口1400万,外来民工400万,外来白领精英400万,高速流动人口300万,在上海不说上海话而说普通话是一种常态。但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因为人口的迁移性特别是迁入性不强,导致方言为主。方言为主的地方,往往经济不活跃,人口往往外流而不是大批量迁入,财富的聚集性和地方GDP往往相对弱。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人口大量涌入,人们的交流就不得不使用小学都学过的普通话进行。
记者:按这个发展看的化,方言会消失吗?长篇小说《卤阳湖》会不会多少年后成为一本研究陕西关中地区方言的历史资料?
张京宏:《卤阳湖》能否成为研究方言的历史资料,目前不清楚。但方言的发展,将一定是以融入的方式发展。方言作为口语,虽然各地口音不同,但汉字是统一的。
记者:汉字自身的含义也在发展吗?
张京宏:当然。汉字发展历史上有一本书,是公元100年东汉的许慎写的《说文解字》。许慎是东汉汝南召陵人,就是今天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下面的许庄村的人,几年前我还专门到漯河去看了看。《说文解字》的好处,是把汉子进行发展地统一,进行了排序。但也有不足。一是历史的不足,《说文解字》从小篆文字说起,此前大概一千年的金文和甲骨文没涉及,这是一个缺憾。三年前我去安阳,接待我的朋友是当地很有干劲的两个青年企业家,一个是董事长张育,一个是总经理蒋楠,蒋楠之前还曾是电台节目主持人,后来转行做经济金融行业。他们很热情,吃的当地名菜,喝的当年袁世凯喜欢喝的恒河酒,因为袁世凯是在安阳娶的九姨太,九姨太也喜欢喝恒河酒。热情招待完成,两个朋友送了我四个当地书法家写的字,叫“票源广进”,票指的是银行票据。这四个字我看了,其中有一个甲骨文,有一个金文,还有两个篆体。事实上不同字体历史上差别千年以上了。这种识别,仅仅用《说文解字》就无法识别,因为只到小篆,没有金文和甲骨文。《说文解字》的第二个不足,就是许慎创造了540个部首,以进行顺序的安排,而这些部首,到了清代《康熙字典》的时候,能保留下来的就只有214个了。说明从东汉到清朝,一千多年汉子的发展部首就消亡了60%,说明发展变化很大。因此今后若真的关中方言随着经济发展融入到普通话中去了,或者长篇小说《卤阳湖》中记载使用的方言,能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这个要看发展。
记者:您认为发展是必然趋势吗?
张京宏:是必然趋势。总设计师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不说别的,想想北京八达岭的长城。长城过去是阻止内外交流,防御外族入侵的。在秦始皇的时代,皇帝的想法是对的。今天呢?发展的现状是长城成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为北京市创造的是服务业GDP,已经丧失了当初的修建目的要求的功能。现代战争也不是城墙所能阻挡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是,您怎么看待中国长篇小说这种文学的发展?
张京宏: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互相适应。前几天我还
记者:好的。感谢您接受采访。
张京宏:感谢你们的采访传播,预祝愉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