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形成



 


秦岭是古老而巨大的褶皱断层山脉,总体呈东西走向,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又呈北仰南倾结构:南坡既长又和缓,沟长水远;北坡陡且峻,断层深谷密布。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古代,秦岭有“九州之险”之称。

秦岭,顾名思义,得名于秦国。众所周知,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是秦国的根脉所在,古代秦人在这里依靠肥沃的土地逐渐崛起,建立大秦帝国。

秦汉之前的古代地理认为,昆仑是华夏山脉的根,人们也把雍州(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蒙部分)以南的巨大山系视为昆仑的一部分,因此,秦岭也曾被称作昆仑。

从方位上看,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嬴政则认为,“秦为天下之脊,南山则秦之脊也”,于是将终南山改称秦岭。今天,终南山、大巴山、中条山、鸟鼠山、华山等都是秦岭山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的主峰是拔仙台,海拔为3771.2米,是青藏高原以东海拔最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