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换铜器”


 “书换铜器”

2021-01-06

《历代笔记选注》中,宋·道山先生的《道山清话》中有 “书换铜器”的故事。

有一阵盛行印书,卖书的往往是士人,亲自挑着担子上市场。有一位士人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得一百多贯钱,买了一堆书,准备卖到京城去。途中遇到一位爱书的士人,把书取来看,爱不释手,可惜没钱买。他说家里有古铜器,准备回去卖了再回来买书。卖书的士人素来喜欢古铜器,就说,不用卖了,就用我的书来换吧。于是卖书士人将自己所担全部书籍,跟爱书士人换了十几件古铜器。卖书士人回家,妻子很诧异。见丈夫担子上的书是没有了,但多了十几件古铜器。问清情况,妻子抱怨说,你换他这些古铜器,可以当饭吃吗?丈夫说,他换了我的书,也当不得饭吃啊。

真是迂腐得可爱!爱书士人和爱古铜器士人“书换铜器”,各取所需,算是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但对卖书士人的妻子而言,本来指望着卖书可以换回钱币,换回衣服和粮食的,现在不过是用一种无用之物换回另一种无用之物。不要说发财,生活都成了问题。

因为卖书士人是如此之酸,我也想借机酸上一酸。

卖书士人对妻子说的意思是,我买了他的无用之物,他买的也是我的无用之物,等价交换,两不吃亏。他这样说其实是在在应付,欺负他老婆老实。实际上,书籍对卖书人是无用之物,古铜器对爱书士人也是无用之物,但是反过来,书籍对爱书之人是有用之物,而古铜器对卖书之人也是有用之物。通过交换,他们双方放弃了自己手上的无用之物,而获得了有用之物。人们通过交换得到好处,得到效用的增进,这就是交换产生的原因。卖书人“书换铜器”实际上是得到好处了的,他心中窃喜,却不露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