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山主峰:轩辕台
《山海经 ·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西有王母之山、豁山、海山…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南朝·梁元帝《幽逼》诗之三:“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唐·李白 《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王琦·注引《直隶名胜志》:“ 轩辕台在保安州西南界之乔山上。” 唐代陈子昂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言:“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关于轩辕台,由于人们对于历史的膈膜,对《山海经》一书的读不懂,后世颇多猜测:有说是土台的,有说是石台的,有说是建筑物的。对于轩辕台的实际地点,同样说法不一,有说是在北京平谷的渔子山上的。说渔子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它北依群峰,南对盘岳,西邻西汉平谷故城,东望金海湖。据说轩辕台始建于战国至西汉年间,虽几经沧桑尚存。正殿为轩辕、伏羲、神农三皇之位,古碑上携刻陈子昂《轩辕台》诗,以证其处。每年正月十五为轩辕庙会,届时四方百姓云集,进香祭奠;各种民间花会,争相登山献艺;有说是在河北怀来县乔山上的;有说是河北涿鹿县桥山上的。
说北京渔子山“始建于战国至西汉年间”的建筑物者,当然是附会,因为《山海经》成书时间在战国与西汉之前,而此说仅为今人之说,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可证。
说在怀来县乔山上的,是依了古代记载而错安错了位置的,这是人们不知唐代妫州辖地相当于今张家口市的一市 十三县地,更不知武则天在长安二年将妫州治从汉潘县(遗址是今涿鹿县保岱镇)迁到唐清夷军城(遗址是被官厅水库淹没的旧怀来城)这件事,是照抄旧怀戎县史料造成的。
说在涿鹿县桥山上的,一是《山海经》所载“射者不敢西向射”的古文本身之证:为什么不敢西射?因为敬畏轩辕黄帝威灵,这就说明轩辕台在黄帝葬地桥山。清《直隶名胜志》所载:“轩辕台在保安州西(西字,应为“东”)南界之乔山上。”是正确的。
同时,元代鲜于枢的《桥山》诗,亦为确证:
旁通日月上星辰,
有路遥应接玉京。
仙弈未终人世换,
秦鞭不到海波平。
当时混沌知谁凿?
他日崆峒强自名。
枯树重荣事尤异,
欲从樵者问长生。
轩辕台,坐落于桥山主峰正南斜坡下约100米左右,存有于高台上用岩石凿出的四方台基一个,长宽1点5米见方,高1点5米的岩石基座,其下部与山岩连为一体。在山下远处仰首遥望此山高台,酷似一方石桌安放于山巅,因此,当地村民都称此为石桌山,传言为黄帝与仙人在此下棋处。这正是鲜于枢的《桥山》诗中“仙弈未终人世换”之点。
那么,这轩辕台的建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历史上起何作用?具有何等历史意?这确实是个千古史谜!
桥山轩辕黄帝陵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约
然景观而得其称。穹山、穷山、乔山、桥山,虽以中国文字发展而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