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要嵌入人工智能


 心理调适要嵌入人工智能

喻建国

人工智能即电脑可及并放大的智能。智能意味着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及其综合体。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人工智能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

    心理调适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人进行心理指点,让人处于心情愉快的境地。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使人的心境陷入沮丧,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沮丧心理的加重,会把人带入颓废的境地。因此在人的智能上,必须嵌进心理调适。由是,在人工智能上,也必须嵌入心理调适。

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还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几乎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数学早已进入语言与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自然也必须运用数学,数学不仅要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还一定要进入人工智能,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很多地方人工智能将会代替人来工作,代替人来学习,当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会为人们带来许多新的可适与不适,而对于那些不适,就需要心理调适。如果心理调适没有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就会受到阻滞。人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对这一点要有清晰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人们就可以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防范于未然,将人工智能对人群可能造成的心理不爽和心理不适统统纳入预先考虑的心理调适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群可能造成的心理不爽和心理不适也会不断扩延,它为心理调适也在不断提出新课题,也就是说,心理调适必定会在人工智能的进步和发展中不断获得扩延,人工智能越是进步和发展得快,心理调适也必须高速扩延。

心理调适也会像人工智能一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