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北交所:中国的创新之举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新三板,全称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主要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融资、并购等相关业务提供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图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月2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9月3日起,证监会就北京证券交易所基础制度安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北京证券交易所将总体平移新三板精选层上市、交易、转板、退市等基础制度,坚持合适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形成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差异化安排。
有了新三板,为什么还要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有哪些新的突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将给参与各方带来什么?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
在一个交易场所同时存在两类市场,这是中国的创新
问: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自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以来,资本市场又一件大事。从资本市场的改革历程看,如何认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义?
王娴:从国际范畴看,第一,证券交易所是受一个国家证券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它是受监管的,它的设立要经监管部门批准;第二,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竞价成交,这是交易所和其他交易形式的区别。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到了1990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意味着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的新三板将站上改革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