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物资源的旅游功能实现路径


农业作物资源的旅游功能实现路径

1、农业作物景观的视觉强化

农业作物资源因其在农业生产中具备特有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和风韵美等视觉景观美学价值而形成特定地域时空背景下的农业作物景观。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众的注意力已俨然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同时,旅游消费活动作为一种异地性消费,旅游吸引物只有在被异地人群所感知、产生动机并前来消费,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转化。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及加工成为现实性的旅游产品后,应尽可能的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以便于将产品推向旅游市场,实现自身价值。

旅游资源开发中,对旅游景观设计和吸引物建设应学会自觉运用注意力经济理念,以提高公众对旅游吸引物的注意力。农业作物因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富有特色的质感和各异的形状,因而对农业作物资源进行旅游功能开发时,可充分运用农业作物色彩、质感、形状的特征,打造四季分明的农业景观,强化其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冲击。如沈阳“稻梦空间”稻米文化主题公园借鉴日本稻田画创意,以稻田艺术为资源打造切入点,通过种植不同品种、颜色的水稻,打造出形态各异、色彩多样,极具震撼性与吸引性的农业作物景观,强化了农业作物原有的视觉景观美学价值,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吸引物[i]。湖南省浏阳市梅田湖村的“福娃”稻作画、“浪漫油菜花海”、稻草艺术展等景点同样运用创意地景艺术创设出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抓取了旅游者的“眼球”,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旅游景观。通过可食地景的创意打造,将农业作物的食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进行有效结合,打造出一批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食用价值的专项可食地景瓜果园、花卉园、药草园、蔬菜园等农业作物景观,在促进农业作物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同时,强化乡村旅游吸引物建设[ii]

2、农业作物资源的价值转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理,事物的价值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价值转化即为通过创意思考将没有价值或价值低的事物转化为有价值或价值高的事物,以创造更多的效益。

农业作物资源旅游功能在实现路径实际上也是一个价值转化的过程。只有将农业作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性的旅游价值,经宣传营销后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吸引其前来消费,农业作物资源的旅游功能价值才算得以实现。在旅游资源价值转化类型上,主要有:负价值向正价值转化、无价值向有价值转化、低价值向高价值转化、潜在价值向外显价值转化、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转化、微观价值向宏观价值转化六种类型[1]

农业作物资源在价值转化实践方面。一是可通过打造全产业链的方式实现农业作物价值的转化。如台湾省花露休闲农场,秉持“差异化产品+卖生活方式”的经营思路,以“花卉作物种植”为切入点打造出囊括花卉观光、花卉旅游商品售卖、花卉知识学习、花卉饮食、花卉住宿等全产业链要素的旅游活动,实现了花卉作物由观赏价值向使用价值、知识价值、食用价值的延伸与拓展,推动花卉作物由低价值向高价值、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的成功转化[iii]。二是可运用创意元素及相关技术手段,丰富农业作物的观赏、食用、实用、生态等价值功能。以桃树为例,可针对桃树枝干进行深层次的创意加工利用,可将其制作成为花篮、果盘、座椅等工艺产品,实现农业作物的观赏、使用价值;针对桃花与桃,可围绕开发果酒、桃花饼、桃干、桃脯、桃罐头等产品,提升农业产品的食用价值,实现潜在价值向外显价值转化。



[1] 李庆雷著.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i] 刘丽华.创意农业旅游地游客凝视行为研究——以沈阳稻梦空间为个案[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05):53-59.DOI:10.19496/j.cnki.ssxb.2019.05.010.

[ii] 杨洪飞,李庆雷,夏梦蕾.创意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报,2020,34(04):11-17.DOI:10.19444/j.cnki.1671-7252.2020.04.002.

[iii] 于晓.台湾花露休闲农场的商业模式[J].中国农垦,2019(11):40-41.DOI:10.16342/j.cnki.11-1157/s.20

19.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