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作者:欧廷君

  

                                      (国内实战知名专家欧廷君近照)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当下,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从我国发展现状与未来五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总体上在探索中前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成长,这更是考验我国各城乡区域、企业智慧的关键五年。宏观上看,我国具有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宏观决策科学,疫情防控到位,市场生态逐步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发展将由“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变。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必将稳健向好,国内GDP增速在5%-6%左右,用8~10年左右,我国经济总量必将超过美国。其增长潜力主要来源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文化、旅游、大健康、现代农业和具有民族与区域特色的传统产品及工艺制品等。对此,笔者从微观上对市场主体或个人提出以下几点预测,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总体趋势良好 宏观经济稳健向好

  多年来,在地产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双重叠加的野蛮碾压下,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需要较长时间去消化。再加上过去依赖于投资驱动“外延式”发展和受世界疫情暂时无法消退的影响,靠货币政策实施调控的灵敏度将越来越低,经济发展呈稳健发展之势。

  就国内不少传统企业而言,基本上很难找到企业可持续盈利发展路径,产品过剩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变。现实中,诸多传统中小企业在经营上由于品牌经营创新能力不强,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属于企业自身有效的方法。因此,传统中小企业去库存、轻资产、保现金将是值得正视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守正创新的中小企业需要有所准备。

  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经济下的电商平台将进入一个保存量、相对平稳发展阶段,如该行业企业试图将电商平台每个产品均渗透到社会大众生活的每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将成为历史。因为近段时间由于诸多“网红带货事件”见诸报端,给该行业带来很大影响,如企业仍依靠平台网红直播带货,必将失去市场。从今以后,品牌经营创新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立足市场和占领市场的时代。同时,在实施共同富裕政策红利驱动下,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将逐步缩小,社会各界对过去某些豪门巨富反哺社会的要求将会更加强烈。

  二、房地产去杠杆时代来临 楼市必将回归理性

在宏观经济利好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虽某些迫切希望房地产市场再出现周期性复苏,但这种希望极可能在这一调控期内难以实现。因为决定房地市场是否繁荣的核心是供需能量,需求大于供应,价格必然进入上涨通道,但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客观现状下,其价格必然进入稳健下行通道。因为决定房地产市场(除过去恶意炒房外)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长、人口增长,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人口负增长、房产过剩现实下,这对那些先天不足的房地产企业与炒房客来说,去库存、尽快让资产变现是拯救自我的唯一办法。否则,就有可能把企业或个人带入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金融固化思维亟待突破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受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儿女均具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然而,传统的储蓄习惯几乎在近段时期内被提前消费、透支消费,一个较好的高储蓄社会,顷刻间被演变成高负债社会。金融业为防止系统性风险,逐步压缩信贷规模,遏制乱花钱,把有限的资金充实到创造财富的必需行业。虽现实施阶段性货币宽松政策,那是为确保民生、稳就业的无奈之举。因为这种货币宽松政策的本源并非来源于新的经济增量产生,而是源于货币发行规模的扩张,很可能间接引发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因此,暂时性货币宽松政策必然形成一段时期性趋紧,以冲抵宽松而造成的负面因素。这对企业与个人而言,一定要量力而行,抓紧手中的财产,存有足够的储备,防御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专精特新”是未来企业永恒发展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我国产品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但再从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恐怕要持续很长时间。显然,过去短缺经济时的卖方市场并非值得留念。就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根本出路不是贪大求全,重在“专精特新”。要善于做好大国企、大央企补充性产品与服务;善于做好民生消费领域内的“专精特新”产品;善于做有科技含量和工艺独特的产品。瑞士的手表、法国的香水、德国零部件加工为什么历久弥坚,关键在于甘于寂寞、持续追求工匠精神而闻名于世。

  五、互联网时代 零售业现将面临三大变化

1、市场消费日趋理性化。大家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群,现已成为市场消费主流。特别是90后、00后,由于受教育程度高、获取信息量大,对事物鉴别能力较强。他们在消费上更趋理性化、个性化、多元化,过去某些靠忽悠起家的企业,从此以后必将淘汰出局。

  2、产品流通多元化时代形成。过去,原本再大的商品池也只能在一个管道进入市场。在市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今天,生产商与消费者具有多种选择。未来的产品销售,是厂家选择商家,再不是商家选择厂家。坐商时代的好日子已走到尽头,商家必须学会与厂家共生共荣,相互成就。

  3、市场消费更将品质化、个性化、便捷化。新生代与中老年人群在消费观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在选购相关商品时,更愿意选用操作方便、成分明确的成品或半成品。尽管这两年对电商平台野蛮生长有所警惕和遏制,但它的便利性无法否定。诚然,实体门店的优势在于能即时触摸商品,但它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在高节奏强压力的现实生活中,消费主流很难有闲余时间和精力去商超购买网上可以买得到的生活用品。同时,由于实体门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零售行业边际利润越来越薄。但可以肯定,门店零售市场仍然大有可为,其出路不在于大肆扩张卖场、超市,而是重在深入城乡居民的社区终端。以社区店拱卫中心店的方式,形成门店零售的商业生态,精密的商业布局,实用的商品配送,多维度的人性化服务,配套集合化线上平台,才是未来门店零售唯一生存模式。

  六、传统批发渠道 营运模式必向整合营销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传递极大地缩短了厂家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过去长链条的商品流通模式已极不符合市场竞争要求。随着市场消费理念的多元化、个性化、理性化全部成型,传统批发企业如想制胜市场,必须在经营思维上与时俱进,否则,没有出路。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区域性批发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从传统的产品批发向现代整合营销转变。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资源,从过去的批发配送向品牌经营创新、设计、传播、加工、服务转型。以诚实守信的经营方略为原则,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尽善其美的产品与服务,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制胜的唯一出路。

  七、万亿文化、旅游产业 重在守正创新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与物质消费上就有着更多需求。不言而喻,文化与旅游产业将是城乡居民业余生活的首选,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但现在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亟待提质,应从传统的经营思维上创新突破。现代网络文化与小视频传播的飞速发展和近期热播的长津湖电影等,就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只要在传播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市场前景极为巨大。同时,在城乡旅游产业发展上,必须规避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在景点开发设计上必具特色,突出个性,定位精准。将优秀的人文景观与人民生活场景融为一体,充分彰显该地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让旅游场景充满无限生机;让精神与物质有机结合;让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汇聚、充满人间烟火。也就是说,该地的旅游景观既要突出良好的人文地貌特色,又要深挖该地富具民族特色的上下游产品。形成个性独特的产业集群,让旅游产品活灵活现地形成消费者的感官刺激,走进消费大众的心灵深处。

  显然,文化特质,它蕴含着不可模仿的灵魂,赋予产品个性特质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能有力促进更多的人群前来观光旅游或投资兴业。因此,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立足点必须规避过去众多缺乏内涵个性的走马观花式产品,以守正创新、匠心提炼和营造具有中华民族与区位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真正让国内外消费者记得住、看不够、留得下。

  八、中国资本市场 未来前景必将看好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下,新股票发行加速,2021年A股市场交易创历史新高。从资本供求内部来看,北交所挂牌交易,三大交易所注册制下的企业批量上市将成为常态,中小创新型企业股票大量供应已经成为事实。

  因此,从资本供求上看,具有价值创造力的公司将深受机构大资金欢迎,2022年个人储蓄必将从过去的“炒房”向“炒股”或投资创业转化。这一趋势的形成,公募、私募基金以及养老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长期资金将会随喜而来。

  无可否认,中国资本市场在持续战胜疫情的良好背景下,以”双循环”经济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整合,资本市场已形成内在发展动能。在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为主题的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时代,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必将共同合奏良好的股市行情!(作者系国内财经、品牌、管理、营销实战知名专家、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