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晚熟的理解


 

 
 
我对晚熟的理解
曹秀
    读罢莫言小说《晚熟》,我感觉写得太对了,起码名字起绝了,因为人生的确有晚熟,我就是其一。我当新兵时,有首长问我学不学英语,我说我姐学英语我不学了,就这样结束了文凭。复员后为了文凭呕心沥血,费劲巴力读书学习,又是自学考试,又是专科本科,弄得我人际关系好紧张,好象我生来就是战斗员,其实我很善良,很软弱,很无辜。这样不成熟的表现实在是不好意思,如果当初学习至于这样吗?为了读书学习得罪了多少人,至今为止难以置信。不是我天生爱得罪人,实在是因为学习不得不争时间,争机会。可能这就是晚熟,其实我的人生晚熟的事有很多,不论是年轻时还是人到中年,晚熟的事仍然如旧。在工作上我对晚熟更多了,刚到公司便抽调商业机关,每天在办公室一坐,除了接电话传递消息沒有任何事做,一个大小伙子实在是不好意思,于是我想离开机关。领导劝说年轻人眼光放远点儿,别人想来都来不了你是幸运的。可是我不听非要离开,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只是觉得没意思。我当时在写小说,尚未分配已经开始长篇小说创作了,本想到文化部门,遗憾的是没有人知道我,只好如此。从此我的人与我的工作如同梦游似的,说不上游到哪里,除了文学创作我没有任何兴趣,当时太痴迷文学了。
    做梦总是在最好最坏情况下醒来,梦想成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我也是如此。为了把以前的小说改编电视剧,完成从作家到编剧,努力奋进。《大书商》是20年前写的小说,大修改十几次,小修改数百次,从头到尾修改七八次,有记录修改三个年限,第一阶段1990年,第二阶段1995年,第三阶段2010年,今天算是第四个阶段了。小说里的人物并不多,故事并不复杂,只有李铁林比较性格完整,可惜身边没好人,没好事,随时随地都有坏他的人。在文联帮忙的曹水和刘浪,看到他写的书来气,羡慕嫉妒恨,不断嘲笑。当李铁林自己出书时,他们冷嘲热讽,曹水还和李铁林公司的小丫头搞在一起,阴谋陷害引起官司,搞了一系列阴谋诡计。曹水妻子下岗开饭店,不断利用了李铁林官司请人吃饭,朋友们为此提醒李铁林避免浪费。当他们把他推上法庭后,他们果然逃之夭夭,幸好责任编辑正直无私帮忙维持,李铁林才会从孤军作战中得到帮助。小说中的李铁林认识到想在世界上做几件事是不容易的,没有支持没有帮助孤立无援更不能成事,因此花钱交流也是势在必行。遗憾的是,没有人真正帮助他,能出力的也是想占便宜。曹水占便宜少吗?想想自己的事情,李铁林还是委屈的,全国统一高考时他在部队,战士不允许参加。他和衣飞收到彼此的来信,两个人想见面,终于等到了机会,两个人见面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自然会发生什么。小说中的李铁林就是晚熟的人,其实他与我们一样都有认识过程,都有徘徊。不同的是,小说靠想像,现实是随时随地都有发生。
    写小说的人必须要有想像力,如果没有想像小说是写不好的,生活中处处是想像力,只是尚未发现。不是为文学而来,可以为文学而终,这是我的态度。一个人有沒有岀息关键是他有没有志向,有沒有胸怀,这是决定他人生的格局,人生的格局不是读书多少,而是志向多大,有志向的人收获就大,没有志向的人收获不大。一般来说,从小立志的人坚持越久越有收获,久而久之,努力就是收获。当然也有半路出家的人,以前并不重视自己的人生,当他努力付出后收获很大。有了志向要付出,实行,达到目标,这样的人是容易成功的。对有志向的人来说,坚持几点就是成功者,比如吃苦耐劳,吃亏中得到教训,吃得苦中苦,一朝人上人。人生不是只有吃苦,也有甜蜜,吃苦只是相对而言。还要学以致用,学无止境,达到这样要求就是收获。越是有志向的人越需要学习,读书学以致用,学无止境,这样的人成功机会大。有知识不是本事,真正本事是懂得尊重人,互相尊重,这是人生的必须。
    在这里我把握自己的小说与莫言的小说相提并论,不是小说内容,而是思想主题,晚熟让人产生共鸣。曾经有人劝说不能追赶一匹马,因为追赶不上还要受阻挠,把时间用在有用上,一定会有意外收获。马会返回,人会返回,这样的结果实在出人意料。这样的结果很好,人生有时预测到结果,比盲目瞎转要好很多。人生的格局有时不是为了一匹马,而是为了得到马,让马来为自己服务。生活是自由的,选择也是自由的,思想更是自由的,在自由中读书。说到讯号,很多人都有摘取书里的片段,实际上这样并不好,把读书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为了收获,不要追赶一匹,创造机会让马返回。
    从小说到现实,从读书到社会,人生就是在不断认识过程。就在写这篇文章时,又是一个无聊的时候,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半夜三更打开电脑上网,不料显示器没反应,屏幕亮度过大,不能正常工作了。类似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以前有过类似情况,看来只能换显示器了。为了尽快使用电脑,我拎着显示器到电脑维修部,他们告诉我显示器没反应是一种故障,维修不合适,换一个吧。我问价钱,700元。我嫌贵,他们说有二手的,300元。可是价钱定不下来,我只有到另外一个维修部,碰碰运气。一个小伙说有,只是沒反应,到另外一个维修部,一个女的,她告诉我看什么合适拿什么,我说要你用的,她说行,200元。就这样谈成了。回家试试果然不错,恢复了正常的写作。从夜里到中午整整折腾了12个小时,现在的电脑废品收购少以旧换新多好,可惜没有换的。
    生活中与小说几乎相辅相成,晚熟与成熟也是相辅相成,谁也跑不出这样范围。有一个经验之谈,做好的事是成熟,办不好的事是晚熟,而晚熟是不能办的事。作者与出版如此,文坛与花卉如此,谁也不能让自己得过且过。唯独塔尖上的几个人有作为,他们的存在是作者们的悲哀,所谓文坛就是报刊杂志几个编辑在唱歌,互相吹捧,互相转发文学作品,至于质量如何不是他们考虑的。报刊杂志的文学作品有准确性,互联网杂乱无章,水平参差不齐,作者也是五花八门,或多或少这就是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