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危机需更精准刺激需求
宋 圭 武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根据目前形势判断,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或许将导致世界经济进入类似于1929年情况的大萧条时代。在严重不利形势下,国家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危机,客观需要刺激需求的政策更精准。为此,建议给每位农民免费发一定数额的购物券,以刺激经济和稳定社会。同时规定:一是购物券要指定主要用于购买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的生活资料,不能用于购买奢侈品等。二是购物券在国外购物无效。必须要在国内消费,切主要购买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
第一,从经济和社会实践方面看,通过发放购物券这种应对疫情危机的方式,好处是多方面的。
(1)对促进经济增长效应好。比如,一个农民1000元,国家有农民大约6亿,总计需要资金6000亿。6000亿消费,按消费拉动乘数效应保守计算,可至少增加GDP18000亿。又因为购物券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所以,实际拉动乘数效应要比18000亿多,估计应在18000亿到21000亿之间。
(2)对缩小贫富差距好处多。尤其对稳定脱贫效果好。疫情对农民伤害最大,尤其是对贫困户伤害更大。发放购物券,可以补贴部分农民今年因打工减少所导致的收入损失。另外,也部分保障了农民部分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求。
(3)对稳定企业生产效果好。农民通过购物券消费,对企业也是一种保护,尤其对保护中小企业效果更好。因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基本生产资料,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
(4)对增加国家税收也有好处。企业收入增加了,政府税收也就增加了。增加20000亿的GDP,可至少增加税收1500亿。
(5)对稳就业也有好处。因为企业产品有了销路,就业市场就有需求。
(6)若能给每位农民发2000元购物券,则上述效应翻倍。
第二,通过降低银行利率和增发货币以及增加项目建设投资等方式应对疫情危机有诸多弊端。
(1)通过降低银行利率和增发货币来应对疫情,更多获益者将是富人,而不是穷人,而且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这对穷人更不利,另外,还可能进一步刺激增加低效或无效投资。
(2)通过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一些项目建设应对疫情,也是更多获利者是富人,而且对GDP的拉动效应要比购物券小。比如,6000亿若用于建设项目投资,增加GDP最多估计就是12000亿左右,也就是购物券拉动效应的二分之一左右。另外,项目建设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生产过剩等问题。
(3)新基建,有科技含量,国家需要大力建设,因为这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但其在收益分配方面会产生一些不足,因为其主要获益者也多是富人或科技人员。另外,其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效果也比较弱,在刺激国内需求方面效果也比较弱,另外,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效果也比较弱。
(4)当然,给农民发放购物券,不是说国家不重视项目投资等,是说应在项目投资(包括铁公基、新基建等)、农民收入、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方面,要寻求一个平衡,要各方兼顾。
第三,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创新方面看,以发放购物券作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方式,也是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完善和提升。
传统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政策以及后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政策等,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和增发货币以及降低银行利率以及税收等各种方式刺激需求,应对危机。但这种刺激经济的方式,多产生滞胀、环境破坏加剧、政府负债严重等诸多问题,其本质应是短期经济学,不能长期用。
另外,传统的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本质也是短期经济学,也只具有短期效应。因为从长期经济实践看,在自由主义理念下,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取得稳定均衡形式,而是不断被经济危机所困扰,尤其是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更是宣告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促进短期经济增长,还是有一定作用。
另外,上述国家干预主义的思路和自由主义的思路,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都没有开出有效良方,这也是一大不足。
如何让经济理论更好服务经济实践,客观需要我们在经济理论层面,既要升华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也要扬弃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需要探索建设新的经济理论,需要建设大经济学范畴,需要实行更加有效和更加精准的经济政策。具体而言,大经济学应体现如下一些特点。在价值论方面,大经济学应坚持好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的灵魂。因为劳动价值论是真正科学的价值论,也是真正以人为本的价值论。在经济发展动力方面,大经济学应坚持三重动力观。所谓三重动力,一重是指要素动力;一重是指制度动力;一重是指文化动力。要素动力是表层动力,制度动力是中层动力,文化动力是深层持久动力。三重动力互相耦合,互相嵌套,形成合力推进经济发展。在追求均衡方面,大经济学应追求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大均衡,而不是仅仅关注经济系统自身的均衡或仅仅考虑狭隘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其中,在经济发展指标上,要把人民幸福度的提高放在比GDP的增加更重要的位置。在刺激需求政策方面,大经济学应以缩小贫富差距为重要发力点,应重点通过提升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来刺激消费需求,比如,采取直接给贫困群体发放购物券措施等。通过提升贫困群体收入水平来刺激需求,比一般泛泛不分对象的刺激需求政策均衡效果更好,也更好体现了精准的特点。这种政策措施其效果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均衡,更有助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均衡。
第四,发放购物券钱从何来。
建议国家在项目建设投资中先拨出一部分,用于支付购物券费用。有些单纯为刺激需求而设的项目,可停建。一些非必要的项目,可暂缓建,待疫情危机过后,再恢复正常。但对一些确实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不能停建或缓建。另外,也可通过增发货币等方式解决。
第五,发放购物券,若通过增发货币方式解决,有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如何防止,建议国家再配套适度提高银行利率,通过抑制投资需求,消解部分通货膨胀风险。
总之,国家以后针对出现类似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危机,或遇到经济严重疲软等问题,都可采取通过给弱势群体或农民发放购物券的方式来应对。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将此项措施常态化和规范化。因为这种应对方式,对经济需求疲软和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这两大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都有关键治疗作用,其效应是综合的,且具有长期性。
建议人:宋圭武,男,1964年10月25日生,二级教授,甘肃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侨联特聘智库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甘肃三农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甘肃校友会副会长,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全国“2020年最美全面小康建设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凤凰网甘肃频道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