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出芽结穴,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五子坟)


   文/陈益峰

  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也叫世宗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阎贵妃、王贵妃、王贵妃、杨荣妃、哀冲太子朱载基、庄敬太子朱载壑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

  先后陪同考察的徒弟:梁敬南、朱江、陈文、王洪超、邓习红、郭宇、胡文超、姬常勇、林敏等人。

  1、墓主简介

  (1)、阎贵妃(?--1541年),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九嫔”之一,封丽嫔。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生皇长子“哀冲太子”,十三年晋丽妃,十五年晋贵妃,十九年病死,年20多岁,赠皇贵妃,谥曰荣安惠顺端僖皇贵妃。世宗对她母子二人的去世颇为伤感,在当年晋封了所有为他生育子女的后宫妃嫔。

  (2)、王贵妃(?--1553年),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庄嫔,十五年生皇次子“庄敬太子”,晋昭妃。十八年因儿子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晋为皇贵妃。三十一年太子病故,次年她亦死,年不满40岁,谥曰端和恭荣顺温僖皇贵妃;

  (3)、杨荣妃(?--1566年),原为宫女,得世宗临幸,还未及册封,她就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大火中为保护皇帝和尚寿妃遇难。追赠为荣妃,谥曰恭淑安僖荣妃。葬礼按皇贵妃的规格办理。同时赠其父杨朝宗为“骠骑将军锦衣卫指挥史”,恩赏其兄杨延美为“锦衣卫指挥俭事”。

  (4)、马贞妃,嘉靖四十五年六月薨,赐谥曰荣安。葬天寿山之陵次,丧葬礼仪同阎贵妃。

  (5)、长子朱载基,生二月即死,追封哀冲太子,阎贵妃所出。

  (6)、次子朱载壑,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为太子,王贵妃所出。20岁时夭折,谥庄敬太子。

  2、木星出芽结穴

 

  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和悼陵(嘉靖之陈皇后墓),都在袄儿峪。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位于悼陵东北方,俗称小宫。坟园坐西北朝东南。现场是坐314度,向134度。对于所有的古墓,这些测量数据,早就没有任何价值。经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墓碑,建筑地基和墓碑朝向,早就发生了很大的位移,测量误差一般在五到十度左右。

 

  《昌平山水记》载神宗妃墓南,为袄儿峪,有四妃、二太子墓、中阎妃、王妃、左马妃,次左哀冲太子,右杨妃,次右庄敬太子,世宗妃太子也。

  

  鸟瞰悼陵和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袄儿峪脚下,自成堂局,前后开面成穴

 

  鸟瞰袄儿峪左枝,脚下开面结穴

  坟墓,左右两侧微微起肩,为近处龙虎,隐隐微微

  鸟瞰坟墓,妃子和太子的坟墓,选址多是选用小龙小局。相比皇陵,龙势不兴旺。

  陈益峰师傅,与朱江、马德良等地理先生,在山上讨论地理规律

 

  开面是寻龙点穴的首要问题,此地袄儿峪后山开面,左侧龙砂回身开面向穴。后山不开面则脉不下,前山不开面则朝山不来。左山不开面则左抱无情,右山不开面则右抱反背。

  侧看陵墓,墓穴挂在高山脚下的嫩枝上

  

  鸟瞰坟墓的明堂,左侧外龙砂起库砂,枝脚回身相迎为案山

  正看陵墓,穴后大断过峡,气脉峻急而下,开面结穴。越是大断过峡,越是蜂腰鹤膝之地,越是有矫揉造作之嫌,气脉相对弱一些,古代皇家点地,多是作为妃子陵寝使用。最好的大龙,多是雄浑粗壮,气脉悠长之地。

 

  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南北通长93.60米、东西宽57.40米,墙体以卵石垒砌,脊用横砖平铺两层出檐,内外墙皮涂抹灰泥。

 

  坟墓四周有完整,但残高的围墙,墙高2.70米、宽2.82米、进深2.15米、残高2.15米。墙内全是老百姓种菜和果园。

  

  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也叫五子坟,称五子坟名气比较大。五子坟是民间的叫法,因为墓园寝内有五座隆起的小宝顶,被讹传为五子之坟墓。其实这里埋葬者明世宗朱厚熜的四位妃子和两位太子。

 

  左右外砂,在内水口交锁,左右交牙锁真气。近处为左水倒右,大局为顺水而出。

  穴山之后,大断束咽过峡,入首清真,古话说:咽犹鼓风,一呼一吸。龙有束咽,若鼓桌风箱,引领山川气脉运行,束咽细嫩,穴内要才得真气。

  

  鸟瞰坟墓,倒地木星出芽结穴,左右微微起肩护穴,左侧为袄儿峪主枝回转

 

  侧看倒地木星出嫩芽结穴,穴后气脉微微拱起,生气兴旺

  正看园寝门,妃园寝还保留有园寝门残部,正对大门为照壁,照壁后面有一条石供案。

  

  近看照壁,为红色的,颜色已经基本退去

  侧看石五供,长2.2米,宽1米,下枋及其以上部位露于地面,高0.98米。各部位,除束腰,刻玛瑙柱及椀花结带图案外,上下枋、上下枭均素面。

  近看石五供,上面的石供器已全部丢失。

  

  五座小宝顶遗迹还在,分布两排列队,第一排有两座小坟,第二排除左右两座小坟外,正中还有一大坟。但大坟已经不大,小坟最小者残高仅一米,直径不足两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