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神宗四妃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天寿山陵区西南角,郑贵妃墓西南200米处。坟园坐北朝南,园墙二重,二重门。南北通长123米、东西宽60米。内外城仅存部分残垣,建筑遗迹无存。下葬了神宗万历皇帝的四个妃子。
先后陪同考察的徒弟:朱江、陈文、王洪超、邓习红、郭宇、胡文超、姬常勇、林敏、梁敬南等人。
1、墓主介绍
(1)、李敬妃
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1597年),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妃嫔之一,宠遇仅次于郑贵妃。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生皇六子朱常润,十一月册封敬妃。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十日生皇七子朱常瀛,同月二十一日因病而薨。
《酌中志》和《明史稿》,记载她是被郑贵妃指使御药房太监张明,纵药暗害而死的。
追封皇贵妃,谥:恭顺荣庄端靖。明朝灭亡后,她的孙子朱由榔登基为南明永历皇帝,追尊她为: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太皇太后。
(2)、刘昭妃
宣懿太妃刘氏,即刘昭妃(1557-1642年),万历六年二月选美入宫的前三名,册为昭妃。无子无宠,一生没有晋封。她以忠厚谨慎著称。天启、崇祯初年被封为“宣懿康昭皇太妃”,掌太后玺。崇祯十五年薨,年86岁。
(3)、周端妃
周端妃,万历十年册选的九嫔之首,册为端嫔,二十二年十一月晋为端妃,生皇五子瑞王朱常浩。
1644年六月,张献忠攻占四川,杀了瑞王朱常浩全家和所有下属官吏。十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周端妃回到娘家居住,至顺治年间尚存,寿已八十余岁,卒年不详。
(4)、李顺妃
李顺妃,册封于万历三十二年八月。生有皇幼子朱常溥、皇幼女天台公主朱轩媺(皆早夭,次序不详)。谥号清惠。天启三年闰十月袝葬。
2、童子拜观音
神宗四妃墓,又称作神宗四妃坟,俗称东小宫。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子墓之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四位妃子的合葬墓。为童子拜观音穴。
正面鸟瞰神宗四妃墓,木星开面中抽大脉结穴
穴后气脉到头再次跌断起顶,剥换出嫩枝结穴,穴山端庄秀丽,主次分明,宾主相迎
虎峪山横开大帐,帐中抽出二脉,东侧跌断起贵人奉,开面结神宗四妃墓。西侧跌断再起贵人峰,开面结悼陵和五子坟(嘉靖帝四妃二太子墓)。妃陵卜选,多是选择小龙尽头开面结穴。
鸟瞰十三陵陵区的皇陵和妃陵平面布局,神宗四妃墓,在陵区西南的虎峪山脚下
气脉尽头跌断起顶,顶上有巨石拱起,脚下化土脉,开阳结穴。凡是星峰皆有石,若是土山全无力。
正看穴后穴山,为尖贪。左右开出两个长枝为龙虎
正看穴后气脉剥换,过峡起石顶,脚下再次开面结穴。穴后气脉带曜气。
龙真穴真只无曜,空有星峰重叠照。
纵饶积玉与堆金,儿孙终主登科少。
正面看穴山,贪狼顿起笋生峰,若是斜枝便不同。贪狼星像出土的竹笋,穴山尖如顿笋,从平地突然冒起。
穴位为宽厚的土层,后面依靠一个石头的小泡顶,左右有宽大的土脉夹护,微微高起,藏风聚气
侧看虎峪山脚下,并列五座妃子的陵墓,妃子所使用的龙脉,总体来看,力量都小
鸟瞰朝山和明堂,坐326度,向146度,地盘亥山巳兼乾巽4度,旺相分金
正看中明堂,陡然冲起小木星为朝山,形如童子,神宗四妃墓为自然朝向
神宗四妃墓,也叫东小宫,位于十三陵镇悼陵监村北。为明神宗朱翊钧敬妃李氏、顺妃李氏、昭妃刘氏和端妃周氏的合葬墓。茔园建于明末晚期,清初已毁。占地7400平方米。今仅存石砌外墙、石砌内墙和一座坟丘。
穴顶有一线之脉入穴,如丝如带,若隐若现,滴入穴中。
侧看墓穴,右侧护砂起高顶,转头过堂为近案
侧看坟墓,大帐之下抽脉,大断过峡,活泼转折、起伏剥换、曲折之玄、细嫩灵活,到头起顶,开面结穴
虎山山脚下的大土脉结穴,气脉脱换干净,土厚水深,生气兴旺
园寝建筑朝向为东南,有内、外园围墙两重,平面布局均作前方后圆之形。外墙全部为山石垒砌,厚088米,残高2.55~295米不等。
神宗四妃墓平面图
神宗四妃墓实景平面图
正面近看坟冢,残高3米多,底部直径16米。坟冢下埋了四个妃子。
鸟瞰罗城内的坟冢
近看罗城的围墙,为毛石砌筑,残迹还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