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关于此文,笔者早就想写一写。笔者这些年,长期在民间行走,查看那些富贵人家的父母坟墓、爷爷奶奶的坟墓,其实很多都是在穷苦时代,依靠风水直觉,下葬在一些外观平凡的地形,后人反而大发富贵。
而那些造型豪华的墓地,花了巨资请明师漫山卜选的坟墓,发家的极少见。在乡间,很多智者都发现这个规律,大家都说:修造的豪华坟墓,极少有发家的,反而几个破烂的土堆,才是发家的所在。
地理学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所研究的对象和看重的对象,是存在重大差别的。地理风水,是大自然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吉凶感应。
某富贵家族的爷爷坟墓,后人出现大富贵,地形非常普通,仅仅有一丝生气而已。民间最近发家的家庭,其父母和爷爷奶奶,下葬的位置常常平凡的出奇,只是稍微有一丝生气而已,常常大发家业,在平凡之中有一丝生气,这是现在大量富贵家族的坟墓特征
乡村的智者,对于地理见得太多了,每个人都在思考地理的规律。这个乡村的智者告诉笔者两个看法:
第一,职业地理先生,多数眼力不行,除了画符念咒,看地都不行,他家老人下葬是他自己卜选的。本地几个先生,从事地理三四十年,都没有发家。其中一个先生,喜欢神吹,在其自家祖坟左侧都挖了一个水塘,不发。然后又在右边挖了一个水塘,还是不发。最后在前面又挖了一个水塘,最后家败了。
第二,他研究周围几个村子,发家的祖坟,全是几个简单的土堆。没有一个搞得非常豪华的。
1、上古时期,人们只能在部落周围择地居住和下葬
从历史遗迹来看,上古到先秦时期、甚至到汉唐时期,人们对自然存在巨大的恐惧,多数人只能选择群居。卜选的窝棚只能是挨着部落,与多数人一起群居,不可能漫山遍野的寻龙点穴。
下葬的位置,也是群葬,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的人,全部葬在附近,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埋在一起。为了节约人力,只挖一个大的墓坑,所有的人时候,同时丢到一个大坑之中。
明代之前,西南地区,有一种墓葬形制,叫生基,就是挖一个很大的坑。所有的古人去世,都是直接揭开盖子,直接丢到坑中。这些生基遗址,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毁去。
2、唐宋以后,开始流行漫山遍野寻龙点穴
自汉唐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加强,对大自然的恐惧变成探索。人们开始分开居住,分开下葬,开始在山林之中,寻找那些气势最为恢弘、气脉最为兴旺、最符合美学的地理宝地。
大家开始漫山遍野的寻找宝地,每一个小的家族有自己的祖坟,甚至每一代都下葬一个单独的位置。寻找那些气脉最兴旺、龙势最雄伟,最符合美学的穴位。有的家族,为了寻找宝地,雇佣地理先生,在家里住几年,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寻找宝地下葬,俗称撵龙脉。这个时期是美学加上寻龙点穴理论,让人精神百倍,最为疯狂的时代,以明清两朝最盛,那时候大量的富贵人家,会雇佣地理先生,四处寻找宝地,高价寻找宝地。
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寻龙点穴的名家,比如郭璞、丘延翰、青乌子、管辂(lù)、萧吉、陶侃、舒绰、临孝恭、张燕公、僧人浮屠泓、袁天罡、高僧一行、李淳风、范越凤、刘白头、陈亚和、谢和卿、杨筠松、卜则巍、蔡元定、朱熹、司马头陀、赖布衣、陈抟、张子微、胡矮仙、吴景鸾、徐仁旺、幕讲僧、徐善继、刘伯温、何令通、来知德等民间明师。
要注意,寻龙点穴的祖师爷不是杨筠松,杨筠松只是其中一个传承者,甚至是一个普通的传承者而已,现在很多广告说:天下风水出杨公,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广告语。自古以来,所有的地理古籍,都没有独尊杨筠松的倾向。杨筠松的两本书籍《撼龙经》、《疑龙经》,被常常引用,仅此而已。历史上多数典籍,都是引用了几十个地理名家的书籍,杨筠松只是其中一个传承者而已。杨筠松的那些地理技术,比如喝形、内堂做法、日课、理气等理论,不论民间,还是皇家,没有太多的应用,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他的技术,在皇家没有得到过一次真正的应用。明朝有两次,都是擦肩而过,因为近似杂耍,皇家确实看不上。
寻龙点穴技术,确实出现了大量皇家的国师,其中明代长期被皇家重视的国师数量有数百位之多,比如王贤、陈俊文、王侃、马文素、骆用卿和钦天监监副李鉴、钦天监主簿欧承意、祠祭司员外郎陈述龄、礼部郎中李一中、通政使司左参议梁子琦、礼部左侍郎王希烈、江西道御史杨家相、钦天监监副张邦垣、钦天监正夏祚、大学士张璁、礼部右侍郎倪岳和钦天监监正李华、钦天监监正杨汝常、何半仙、司礼太监温祥、礼部右侍郎顾清、礼部右侍郎李腾芳、工部署部事左侍郎王永光、钦天监正杨汝常,率同钦天监监副周子愚、阴阳人熊祖德等钦天监监官八人;祠祭司主事周尔发、祠祭司护印官戴圆、工部的属官马谏、内监高寿、御史傅宗龙、通政使王舜鼎、大学士韩爌、中书官陈明晰、给事中程注、礼部左侍郎周道登、熊思诚、宋清宇等等数百人。
清代也出现大量的地理国师,比如钦天监刻漏科博士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弘量、管理钦天监事务大臣敬徵、工部侍郎彭蕴章、左都御史柏葰、兵部尚书魏元烺、理藩院尚书吉伦泰、工部侍郎灵桂、户部郎中甘熙、内务府员外郎明伦、云南候补州判戴泽同(直隶总督那彦成举荐)、浙江归安县教谕端木国瑚(吏部尚书禧恩举荐)、卫千总张熊飞、江西泰和县知县徐迪惠、保定府司狱殷德亨、湖北蕲水县潘奇峰、陕西陕安道余正焕、南宫县知县周栻、广字县知县陈绍熊、前任元城县降补县丞张金、山西府经历张景泰、江南举人周基、直隶候补九品卢恩照、原任山东兵长典史李哲文、候补知县广有、正定府经历吴汝艺、周彦、刘逢禄、洪阳光、杨芳等、阮荣葵、周青霓、杨芳、知会等等数百个地理名家。
这些皇家地理先生,长期受到皇家重用,但是因为做人老成持重,不敢胡说,不敢胡吹,嘴巴太紧,踏实为皇家做事情,非常保密,民间极少留下他们的传说和故事。皇家国师的功劳非常大,维持了皇家十几代的家运,这在民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民间喜欢留下传说故事的,多是一些自吹自擂的江湖杂耍人物。
自明清以来,民间胡吹们,编造了大量欺骗他人的技术,比如复杂的理气、分金、日课、人造地形等技术。这些技术基本都是江湖杂耍而已,皇家地理基本不用。
越是豪华的墓地,越是让人激动兴奋的地形,后人常常是一毛不发
上图为陈氏祖坟,平凡之中,一丝生气灌入,后人家家都富贵。地理实践,已经开始进入平凡的时代,那些不起眼的路边小地,后人常常大发。而那些明星地形、明星墓穴更多是传说而已。
3、百年以来,地理开始走进平凡的时代
最近百年以来,地理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理论界没有跟得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开始走向平凡、走向微观。
随着人口的大爆炸,经过上千年的寻龙点穴,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但凡有一点点穴情局势的地方,就是到处都是坟墓,密密麻麻的。笔者在怀柔见过张氏祖坟,密密麻麻,至少上千个坟墓。在湖北也见过一些将军的祖坟,竟然密密麻麻也有上千个。人口的大爆炸,山中稍微有点穴情的地方,全部都是坟墓,少则三五个,多则几十个,几百个。你就是再跑几十公里,几百公里,既然是村庄和人烟,到处都是坟墓,毁了一茬,又埋了一茬坟墓。
这个时候,你再抱着传统寻龙点穴的思路,想寻找一个那些明显符合寻龙点穴思路,并且没有人下葬的地方,可以说是不太可能了。
现实中发家的祖坟,也开始走入平凡的地形。现在发家的家庭祖坟,笔者研究过几千个,多是解放后下葬,或者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甚至最近二十年下葬的坟墓。笔者看过很多案例,其地形非常普通、非常平凡,仅仅是有一些细微的、隐晦的地理特征而已,甚至与传统寻龙点穴理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些案例,没有龙脉、没有龙虎、没有局势、没有朝案等等,仅仅是一丝丝的生气灌入,后人竟然大发家业。多数坟墓下葬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没有请江湖杂耍过来念咒语、看日课,也没有做龙虎、挖水池等,仅仅是凭借老人的风水直觉,卜选的位置,后代大发家业。
这些案例没有理气,也测不出水口、来龙什么的,形峦非常模糊,地形外表非常平凡、甚至平庸。但是后人人丁大发,家业大发,笔者见过无数这样的案例,多数没有写文章。其实写文章,写不出来,写出来,也容易挨骂,只有见过了,看多了,有一些直觉的收获,有一些直觉的眼力。
其实地理规律,非常隐晦,所以富贵人家,即使请最有名的师傅卜选宝地,后人依然难以继续富贵,而贫穷的人家,只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福气,在平凡的地理中下葬,反而得到大富大贵。所以这一茬的很多富贵人物,其实祖上非常贫穷,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依靠个人的勤奋,依靠一些平凡而神奇的地理宝地,反而大发家业。
4、平凡的地理中,常常出现神奇的家族
笔者长期在山里行走,发现那些外部平凡的地理,常常有一丝生气灌入,后人大富大贵。这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
现在社会,土地非常分散,每家只有三五亩的土地,家人去世下葬,如果不去公墓,基本上只能在自己家里的土地下葬。你想购买人家的土地下葬,难度非常大。任何一个穷苦的家庭,都不愿意将他所认为的风水宝地卖掉,这是大败家的做法。
笔者老家,有一个地形,所有先生都说风水好,土地的东家是穷苦农民,有企业家出价五十万,东家都死活不卖,说自己死后去躺着。但是以笔者的经验看,那块地,没有生气,是大败的地形,只是外观漂亮而已。
笔者前些年,笔者在山里为亲戚相地,盖房子,其老宅右侧有一快砂地,地形不太平坦,气脉为砂石土,其外形不符合传统的寻龙点穴理论,直觉来看,仅仅有一丝生气而已。其家也穷,外面去买地基也太可能,所以那块地,老人也同意,并且天天亲自在家挖地基。挖掘地基的途中,地基下方,挖出一个野兔的窝,六七只小野兔非常精神活泼,四邻看到都比较差异,笔者断其后人必发家。入住后,其儿子开始做销售,不到五年,资产聚集千万之多。
现在的老人下葬,笔者建议,尽量多在自家和亲戚家里的地理卜选,不要四处买地、选地,自家那几块平凡的地形,常常还有孕育神奇的地方。而别人家那些外观非常漂亮的地方,最后常常是一点都不发家的。这好比媳妇一样,自己村里那个“土胖矮”的婆娘,常常是最旺夫的,电视里那些“白高洋”的女人,常常是最坑人的。
笔者这些年,为东家和亲戚,在自家那几块平凡的土地上选地下葬,成功的案例不少。但是现实的案例,一般现在不好写出来,除非非常穷苦,没有地位的家庭。将来时间久了,老一辈慢慢都走了,就可以写出来了。再说,这些平凡的案例,拍个照片,是啥也看不出出来的。好比家里那个“土胖矮”的婆娘,真的不上相。搞理论和搞实践的,总是有很大的差距。
结语
现在的山里真实情形,常常不容许我们四处寻龙点穴,买地很难很难。那些稍微符合寻龙点穴理论的地方,基本都是密密麻麻都是坟墓。在平凡之中,如何寻找宝地,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以后几代地理人的重要课题。
地理的发展,是一个返璞归真的时代,笔者常常看汉朝和先秦时期的理论记载,反而朴实无华,很多历史典籍所记载的地理故事,反而体现了地理风水的原始面貌。而现在的很多风水理论,更多是一些腐儒发明出来,忽悠人的技术而已,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神神叨叨,一毛不值。很多痴迷这些理论的人,世代穷苦,但是他们依然相信:这些理论可以为人造富造贵。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