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珉: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三)


三、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经济学家描述贫富差距,常用一个被称作洛伦茨次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的图文工具。大家看这个图,横轴表示人口百分比(Percentage of Population),纵轴表示收入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come)。图中的45度对角线叫绝对平均线(Perfect Equality Line),表示每一个百分比的人口都拥有相同百分比的总收入,如20%的人口占有20%的总收入。横轴和右边垂直线构成的这个90度直角曲线,表示社会收入极端不平均,99%的人几乎没有收入,而1%的人却占有99%的总收入。而实际的洛伦茨曲线,则是介于这两条绝对平均和绝对不平均的曲线之间的。基尼系数是45度对角线和实际洛伦茨曲线之间这一块(A),与45度线以下面积(AB)的比值,这个比值介于01之间。AB的数值(分母)是恒定的,因此基尼系数的大小取决于A分子的大小;而A的大小又直接取决于贫富悬殊的水平,由此可见基尼系数越大,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社会收入分配越倾向于平均。

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分析工具,来看现在世界上的贫富差距问题。世界上最富的20%的人群,和最穷的20%的人群相比,1946年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是46倍,1990年是60倍,1997年是86倍,即最富的20%的居民占有全球GDP86%,而最穷的20%的居民只占有全球GDP1%。世界人均年收入最低的国家是刚果(金),只有90美元,人均年收入最多的国家是瑞士,多达37930美元。二战之后的50年,共产主义思想在全球广泛传播,被认为是人类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拯救穷人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诞生并获得胜利的伟大时期;可是无情的历史却开了个玩笑:在这个世界社会主义空前胜利的时期,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了。所以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不是很成功,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搞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是真正从成功走向成功了。

下边我们来看两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看美国和中国的收入分配情况。2005年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69,创1967年以来近四十年的最高纪录,说明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扩大了。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和美国差不多,官方统计是逼近0.47,有的经济学家说实际是达到了5.2,已经超过美国。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奢侈品市场最能反应一个国家富有阶层的生活状况。根据最保守的统计,中国现在个人资产超过5亿美元的有100多人,百万富翁有30万个。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小的国家之一。解放前夕,中国50%的土地属于仅占人口4%的地主所有。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却又产生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基层,并且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那么我们现在的贫富差距已经赶上美国,这里就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人怀疑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有人说不是,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个教授写了一本书,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就叫《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的贫富差距,其实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效应、阶段表现,最终还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天陈敏书记的报告讲到,党的十七大解决了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就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十七大报告向世界宣示,向全国人民宣示:中国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问题是:国际上通常将基尼系数的0.4作为警戒线,超过0.4,就说明这个社会潜藏着不稳定的趋势。这个问题中央也有英明的对策,那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经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50个不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有的已被边缘化,贫富差距的扩大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世界贫富差距存在和扩大的主要原因。

(一)失去产业革命的机会

迄今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我们在前边刚刚提到,18世纪产生于英国,以机器取代人力、蓄力、水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场生产,从而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这次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大发展,幸运跟上这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国家,便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没有机会赶上的国家,便一蹶不振而失去两百年的发展机会。

第二次产业革命,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主要成就是新能源利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手段的新发展。其间出现的电力、钢铁、化工三大技术和汽车、飞机、无线电通讯三大文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面貌。如果说第一次产业革命是铁和煤的革命,那么这次产业革命就是钢和电以及石油的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一方面使得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跳跃式发展,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使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次产业革命,发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而延续至今,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可以说先前的产业革命所发明的各种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它解放的是人的体力劳动;信息技术革命所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它解放的是人的脑力劳动,而且不仅仅是单纯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它还把所有解放体力劳动的工具高效地控制和运转了起来。信息技术革命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强大加速器。有专家预测,信息技术革命的高峰可延续到2020年前后。这次产业革命同样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就是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占据的信息资源、享受的权利之间差距在拉大,信息富有者成为信息强势群体,信息贫困者成为信息弱势群体,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我们中国应该说是按住了尾巴,但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依然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会不会发生第四次产业革命呢?有人认为生物技术的急速发展势,必在本世纪带来人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1998年,著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如果亚洲国家真要创造经济奇迹,也许要赶快投入科学的研究与高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也许是亚洲国家能够创造奇迹的一个契机。

(二)人口剧增

1750年世界人口约7亿2千万,到150年之后的1900年翻了一番多,达到16亿,增加了8亿5千万。在接下来的50年中,世界人口又增加8亿5千多万,1950年达到25亿。在接下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又增加了8亿5千多万,1960年代中期达到33亿。人类在1840年以前,至少花了5万年时间才达到10亿人口,可是在20世纪末,仅仅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10亿。人类总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现在人类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在20世纪的一百年内,世界人口增长了四倍。1950年全球人口是25亿,现在已经达到60多亿,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2亿。为什么人口剧增会扩大贫富差距?因为资源有限啊,而且不可再生资源是在日趋减少。李远哲1998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就说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们这样生活,我们的地球承受得了这种负担吗?如果中国大陆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全世界的石油产量也不够供应中国大陆的消耗。世界人口的增加有个怪现象,就是人口的增加完全是穷国和穷人的人口在增加,那你不是让贫穷像传染病一样在传播和扩大吗?这么多人口,而且人口还在增加,这样少的资源,而且资源还在减少,你怎么脱贫啊?怎么现代化啊?所以李远哲讲:如果先进国家走过的路,或是目前正在走的路,不是一条全世界能够永续发展的康庄大道,那么未开发或开发中国家紧跟在先进国家的后头努力追赶,就似乎毫无意义。因为这一段辛苦追赶的路程,很可能是人类共同走向灭亡的路程。

(三)资源垄断

人口在增加,资源在减少,可是这个不断减少的资源还被垄断了起来,因此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发展趋势。资源垄断非常可怕,就算你人很聪明,勤劳勇敢,但你没有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资源垄断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垄断,一种是权力垄断。比如兴义有旅游资源,兴仁、普安有煤,贞丰有黄金,册亨、望谟没有,这就是自然垄断,是自然禀赋,是老天爷的安排。但是贞丰有黄金有钱了,自然垄断就衍生出权力垄断,它来挖掘、打造布依文化,“布依金都”、“66布依风情节”炒得火热,“66”还立法了,双乳峰也和布依文化挂上钩了。可是在我们黔西南州,布依族原汁原味的东西是在册亨、望谟,但册亨、望谟缺乏垄断性资源,因此甘当穷人,默默无闻。如果册亨那个石油挖得出来,它就可以把布依文化搞成世界级水平的。所以资源的自然垄断和权力垄断紧密相连,自然垄断可以衍生出权力垄断。那么你说日本缺乏自然资源啊,它怎么会有权力垄断,怎么成了世界富国呢?同志们,这个资源是广义的资源,不止是天赋的自然资源,人才、科技、教育、品牌、资本、文化、信息都是资源,日本它懂得市场博弈,它缺少这种垄断性资源,它就去追求、创造另一种垄断性资源,形成它的资源优势。

在当今世界上,对全球资源垄断范围最广、垄断程度最深的国家是美国,所以美国是世界上富人最多、穷人最少的国家。美国以它占世界不5%的人口,消耗着世34%的自然资源,这是一种权力垄断。拥有资源禀赋的国家不听美国的话,它可以发动一场信息化战争半个月摆平你,把你国家的首脑抓起来送上绞刑架。美国有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垄断着世界最多的海洋资源。它还领导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好多国家驻军,控制了全球的各种资源。它还领导着世界上富人最多、产值最多、贸易额最大、实力最强的地区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以贸易手段来垄断世界资源。尤其是美国还垄断了我们的台湾宝岛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的香港、澳门资源才刚刚拿回来,但对这两个资源控制力还不如英国、葡萄牙。英国、葡萄牙是派一个总督来管理这两个地方,我们大陆还不能派人去,是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港、澳资源对大陆发展的贡献还不大。现在最大的好处是香港资本家更方便来大陆投资,大陆企业更方便去香港资本市场融资,还有从去年以来,大陆最优秀的学生可以去香港上大学。

现在美国垄断最大的全球资源有两种。第一个是石油。美国是全球最早进行大规模石油商业开采的国家,已探明的储藏量约为220亿桶。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产量一直雄踞世界首位,后来出于保存国内资源的战略目的而使产量大减,日平均原油产量从1973年的920万桶减到2003年的574万桶,减幅竟达四成。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天消耗量高达2000万桶,是中国的三倍多,而且23靠进口,美国以它占世界4.7%的人口,消耗了全球25%的石油和40%的汽油。就石油储备而言,其他国家与美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国家在去年才开始拥有可供全国使用14天的石油储备,而美国现在就已经拥有长达半年以上的石油储备,其储备量高达6.68亿桶,接近7亿桶的储备能力极限。国际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油商投机炒作,自20039月起,华尔街的投机商们就开始大笔购买石油和汽油期货,促使石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汽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上涨反过来又在投机商的鼓动下拉动原油价格上涨,从而使泡沫越吹越大。那么到底谁是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投机家?据媒体公开报道,以前很少涉足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大型对冲基金,也开始在油市上兴风作浪,现在至少有50家对冲基金染指石油期货交易,所持头寸已接近交易总量的15%,而这些大型对冲基金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同志们,这个也是一种垄断,是通过市场博弈来垄断,是在无形之中掠夺全球的资源财富。

你可能会说美国石油消耗量是中国的三倍,而且23靠进口,那么油价飙升不是让美国受损了吗?同志们,事实不是这样。高油价会让美国消费者受到一定损失,但是它的投机商赚了全世界的钱,此外在全球从事石油开采的美国大公司又从其海外业务中得到了绰绰有余的补偿。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几家石油公司,其最大的10个炼油公司控制了国内产量的77%,对这些石油公司来说,高油价就意味着高利润,能源越紧张,赚钱就越多。美国一些政府高官和石油集团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白宫有多位官员来自石油工业,这些大石油公司对美国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俄罗斯《独立报》所指出,很多事综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错觉”:美国似乎是在有意催生油价,帮助本国石油公司获取超额利润。像我们中国,高油价会损害我们,因为第一,我们没有金融大亨去搞市场博弈赚全世界的钱,第二,我们没有任何一家石油公司能够控制海外石油资源。

美国垄断的第二大世界资源是教育资源。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但我们教育资源不足,我们的人群不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群。现在的世界大学100强,美国有近30强,中国为零,中国办得最好的北京大学,在世界排名也在两百名之后;世界大学前10强,美国占7强;世界大学前3强全部在美国。美国垄断教育资源的后果是什么?第一个后果,全世界最好的学生、全世界最有钱的学生都跑到美国去读书,美国教育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产业,美国收入最多的一所大学的年收入,超过中国一千多所大学的年收入。第二个后果,美国垄断教育资源培养的优秀人才在美国工作,发展中国家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也跑到美国去工作。他们想自己没能在美国读书,那就跑到美国去工作,让自己的子女成为美国人,享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吧。此外还有企业家才能、资本等资源,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垄断者。垄断的结果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四)经济全球化的不合理机制

我们前边不是讲经济全球化减少了4亿多贫困人口吗?怎么经济全球化还会造成贫富悬殊的继续扩大呢?同志们,贫富悬殊是个相对概念,当富人拥有1000元的时候,穷人的1块钱可以当1块钱花;当富人拥有1万元的时候,穷人的1块钱就只能当1毛钱花。陈敏书记还讲了,一个人收入1000元,明年不收入1100他就不高兴,后年不收入1200他就不高兴,这就是所谓的工资刚性、工资铁律,只能升不能降。所以贫富差距是个相对概念。

从理论上讲,经济全球化将使所有国家和群体都得到好处,但眼下的现实是不少国家及群体并没有受惠。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西方7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占世界总量的65%。而世界其余地区,人口占世界的89%GDP却仅为世界的35%。全非洲50多个国家,GD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仅为1%,只相当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家的资产。外国直接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2000年,世界净投资达到1.5万亿美元,这笔投资中的82%分配给了发达国家,非洲只分配到1%的外国直接投资。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扩大,因为支配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不公平,其总体设计向发达国家倾斜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权。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美国自由市场模式趋于失灵,给拉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带来难以消除的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使西方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向全球扩展,物质价值高于其他价值,忽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许多国际贸易协议充满了不平等的内容,没有促进穷国经济增长。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不合理,这些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制定的,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富国集中,不发达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产业结构的全球整合,使发达国家一部分人失业;工业化的步伐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提醒世界,全球化进程应当调整,需要反思,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欧盟语),应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全球化还使发达国家内部原有贫富差距拉大,不少中产阶层沦为新的贫困阶层。即使较成功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和南亚国家,其国内两极分化也在加剧;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非洲不少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贫困现象加剧,世界贫富鸿沟继续扩大。非洲绝对贫困人口比率从1981年的41.6%,扩大到了本世纪初的47%。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垄断性自然资源成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障碍。西方国家过于依赖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其追求短期利益的政策考虑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资源富集的发展中国家自身找原因,一是经济上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二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其资源容易被少数利益集团控制;三是资源行业的繁荣容易造成其他行业的萧条,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日益严重。

还有经济全球化使富人富国到处放贷,高利剥削穷人穷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几乎没有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使大量资金从穷国向富国倒流,极不利于减贫事业的发展。有的国家甚至进入恶性循环,债务越借越多,越还越多,永无脱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