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经济迅猛增长
“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中的“知识”,不是专指书本知识,也不是专指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知识,而是指所有创造经济和社会财富的智力要素。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不是今天才有的,人类自有生产活动以来,知识就参与了财富的创造。那为什么今天才有“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并且会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呢?下边我就分析一下这个原因。
(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决定要素
知识作为一个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在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在工业革命之前,虽然人类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不管如何分工,知识在每一种社会分工中都没有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人类凭借知识所创造和支配的生产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因此延续千万年的农业社会并没有出现跨越性的发展。比如工业革命前,我们中国农村发明那个舂米的碓,还有那个牛碾、水碾,那是不是一个技术呢?这个技术需不需要知识呢?那是一个需要知识的技术啊。可是它的生产能力有限,它要用原始的人力、蓄力、水力作为动力,无法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彻底改观。230多年前的1769年,英国机修工瓦特发明了改变整个世界的蒸汽机,古老的人力、畜力和水力被蒸汽动力所取代,使工业革命进入新高潮。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使人类发明了各种动力和机械,并学会控制和转换各种不同的能源,如热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使机械能够从事比动物和人类体力更强大、更精确、更可靠的工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从使用动物力量到使用机械力量的这个飞跃里边,凝聚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就是知识,所以伟大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工业革命产生二百多年来,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日千里,几乎每一百年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都超过以前一千年发展的总和,时至今日促成了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
自从工业革命使知识全方位渗入生产活动之后,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就由“硬”变“软”了。所以知识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知识改变了生产函数:
F(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知识,关系)=X
我们中国人对这个生产函数经历了一个漫长艰难的认识过程。在这个生产函数里边,我们最早认识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因此有所谓“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说法。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勇敢,土地和劳动力都有了,但我们是穷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我们又认识到资本也是生产要素,于是引进外资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把资金引进来之后,发现资本的生产效率不高,于是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家才能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现在我们的认识、观念终于跟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知道了知识、人际关系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事实上在这个生产函数里边,知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而且知识渗透或者说附着到了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上。土地需要技术改良,劳动者需要文化和技术素质,资本需要知识运作,企业家才能本身就是知识的结晶,企业家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这些要素,如果没有渗透知识的灵魂,就不能有效地参与到现代经济活动中来,所以知识成了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至于人际关系,那完全是一种知识运作。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就是知识经济。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里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只是转移了价值,而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是独立于商品价值之外的;资本、企业家才能和劳动之间是一种剥削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是企业家利用资本剥削了工人的劳动。现在我们不这样看了,我们的制度已经认可并规定: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参与生产过程所获得的收入是合法收入。
知识经济意味着,以往经济所赖以发展的基本要素,由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转变为主要依赖技术、专利、品牌、人才、网络、管理、信息、创业环境、创新环境等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只是拥有物质性的生产资源还不足以发展现代经济,还必须拥有知识,才能把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在讲“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课的时候,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说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例如南非盛产钻石,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经营企业并不在南非,而是在英美国家;中东盛产石油,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资本家和石油大王并不在中东,而是在英美国家;我们还说种植粮食和蔬菜的农民是穷人,可是购买粮食和蔬菜去开餐馆的人却是富人;我们还说我们黔西南州卖煤、卖电并不是富人,富人是两广买煤买电来加工其他产品的人。为什么?就是因为后者拥有技术、专利、品牌、人才、网络、管理、信息、创业环境、创新环境等等这些知识要素。知识经济是一种高利润率和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富自然倾向和偏爱于拥有更多知识要素的个人、组织和国家。
20号上午,州委陈敏书记在我们党校作报告,强调“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脱贫问题不仅是我们州,也是全国的一个大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困惑,我们已经使用的办法中,不管使用什么办法,成效都不显著。现在提出建设新农村,就是想下一个狠心来解决这个长期无法解决的困惑、长期无法治疗的顽症。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是个好办法啊,可是陈敏书记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当你种100株果树的时候,那种水果卖5块钱一斤,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民发财了;于是你就大力发展推广,种植1万株、10万株,那种水果就只卖1块钱甚至5毛钱一斤,你就连本都找不回来了。就像前一段时间大家买基金,很多人买疯了,有的说我买3万一个月赚了8千,有的说我买5万半个月就赚了1万,还有一个人说我上周我买5千,这个星期就赚了5千!当时我就给一部分制造神话的人讲,我说你那个赚的钱是个理论价值,是需求超过供给的理论价值;当你们这些需求者都变为供给者,市场就会立即供过于求,供过于求会怎么样?供过于求你赚的就会赔进去。比如我们说,2000年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有1千亿美元,是根据他所拥有股票的股市时价来计算的理论价值;如果比尔·盖茨在那一年把他这1千亿股票抛出去,市场就会承受不了,就会供过于求,他的个人资产就会跌成500亿、100亿。所以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我们在算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算的那个是理论价值。例如册亨发展早熟蔬菜是好啊,可是全县都发展早熟蔬菜行吗?用我们农民的话来讲,全县都发展早熟蔬菜,你卖给哪个鬼二哥啊?如果兴义是一个3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也只需要半个册亨的农民种蔬菜。我们讲市场经济一定要懂得市场博弈。在市场博弈中,只有土地和黄金是不会贬值的,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社会要稳定;如果打起仗来,你得赶快逃命,还要那个土地干什么啊,如果打起仗来,你拿一坨黄金去换一个烧包谷你都换不到,那个黄金有什么用啊。所以我们说不懂得市场博弈,就不能算懂得市场经济,也不会搞市场经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把地里的棉花放火烧掉,把猪肉一车一车地倾倒到大海里去,我们那时在中学课本上看到这些事情感到不可理解,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市场经济,不动市场博弈。经济危机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动力,我的商品在本国卖不出去,就想拿到外国、拿到全世界去卖,于是就带动经济全球化。
我以上说这些,是要说明什么?还是“三农”问题,就是我们的农民为什么千百年来总是穷人?原因就是他没有知识,他不懂得市场博弈,他太老实了。农民做的事情难道不重要吗?我们社会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有一种人,他们生产“滋补品”、“营养品”这一类“附加”性质的产品,其用途只是提高生命的质量,然而他们是富人,为什么?因为他懂得那个生产和营销的知识,他会赌未来,他算计你明天就需要这个东西。可是我们的农民,他千百年来就生产“粮食”这种“根本”性的产品,没有他们的产品人类只有死路一条,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否定他们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可他们是穷人。原因就是他做的这个事情,太不需要知识,需要太少的知识。你几千年来一直是穷人,就是因为你几千年来一直是最没有知识的人,尽管你从事着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人命关天的职业,你也只能当穷人。没有知识要素的参与,不管你做的工作有多么重要,都必定是低附加值的。以前我们以为贫穷是由于富人阶层的剥削,可是穷人闹了千百次打倒富人的革命,结果还是穷人。所以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明白,你要领导农民向贫穷作斗争,你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和争取教育资源。两百多年前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就认为,社会制度的改革,必须从教育入手,我们要改变农民的命运,也必须从教育入手。1949年中国穷人革命成功之后,人民政权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给穷人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而且还极大地贬低和浪费了这个资源,例如“反右”、“文革”这些事情,整个就是一个长期浪费和破坏教育的运动。
农民有了知识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帮助他“成功逃离”,就是不再当农民,而去干别的不再陷于贫穷的事情。我们在座出生农民的人包括我自己,就是属于“成功逃离”的人群。“成功逃离”是迄今为止被证明能够使农民脱离贫穷的第一条路子。这条路子就是减少农民,让农民不要再当农民,穷人就减少了,这个道理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但我们要强调的是,走这条“成功逃离”的路子,唯有知识能够助上一臂之力。但这个不是最大的作用,最大的作用是农民有了知识,他就会想方设法根据市场需要,去从事种植粮食之外的多元化商品生产。陈敏书记报告讲的农村“五个培育”,其中之一就是培育拥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拥有一技之长即具有某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农民,他懂得市场博弈,你种果树赚钱,他不一定会跟着你种果树,他不会一哄而起去跟风。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教育农民学习知识、学习技术,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二)知识经济的信息技术支撑
为什么今天会出现“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刚才我们说了是因为知识已经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经济获得了信息科技的支撑。信息科技是发展最快的现代科技。知识经济获得信息科技的支撑有什么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信息科技成果正在迅速成为人类所有活动的支持平台。计算机网络这个信息科技最重要的成果,已经提供给我们各行各业的人来分享。我们现在有一句口号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说传统产业的唯一出路是用信息技术来武装它,现在不管你从事和发展什么生产,都离不开信息科技。有人说信息产业不是一种专门的“业”,在今天和不久的将来,所有行业都要用信息科技来武装,所有行业都是信息产业。比如我今天备课、讲课要用电脑网络,大家办公要用电脑网络,你去银行存款、取款要用电脑网络,在家里买卖基金、炒股要用电脑网络,在商店购物要用电脑网络,航天、航海、教育、军事、交通以及各种生产活动要用电脑网络,甚至我们娱乐也要用电脑网络。信息科技是所有科技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撑,也是我们生活的支撑,因此所有的产业都是信息产业,所有的工作都是做信息工作,所以叫“信息社会”。可以说国际化的过程,在技术手段上就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信息科技支撑的知识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国际化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IT)为核心的经济类型。
第二个变化是知识迅猛增长,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信息科技在作为现代生产、生活支撑手段的同时,它本身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内容,引领现代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二十世纪前50年的科技成果数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而后50年的科技新发现却又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更新过程,主要是信息科技引领和造成的。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的速度是光速,范围是全球,距离是零,时间是24小时,容量是无限,这样知识还不爆炸吗?人们的常规思维都突破了,互联网创造的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美国是信息科技的肇始者,同时也是第一个跟上信息时代步伐的国家。早在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那时起美国就开始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并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通过海外投资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到中国投资兴业,美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步衰退,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费型转为知识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美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大量人力劳动。70年代美国机械与人力的工作量之比为10:1,计算机与人工处理的效益之比为50:1,而到1982年,美国200万台计算机每年就能完成4000亿人的工作任务,现在已经大到天文数字,没办法统计了。
在10年前即1993-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全部企业利润的75%,这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1996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 33%,信息产业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我们黔西南州的第一大产业是什么?还是煤炭、黄金和电力,这是三四百年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产业状况。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使得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在9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时候,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从1991年3月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来连续近20年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21世纪美国保持经济增长与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近5年产生的百万富翁,超过50年工业富翁的总和,百万富翁的年龄已从平均60岁降到了平均30多岁。专家们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兴衰、经济的增长,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要害,第一是它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第二是它的标准化,即形成技术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