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处在化解矛盾的第一线、诉讼服务的最前沿,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延伸的重要力量。为切实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群众的职能作用,延伸司法触角,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动靠前服务。连日来,乾安县人民法院大布苏人民法庭的法官干警以“宪法宣传周”为契机,结合《宪法》、《民法典》等相关内容走村入户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探索独属于大布苏的基层治理“枫桥经验”。
活动中,大布苏人民法庭庭长李宏为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精准普法,深入辖区村委会、社区、大型商超等地进行了充分调研,详细了解辖区群众司法需求,创新普法模式,由传统照本宣科式讲座转为“菜单式”普法,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群众的“口味”定制专属“菜肴”,对群众提出的婚姻、抚养、赡养等常见纠纷,进行了详细分类并结合当地案例及法律规定,进行以案释法。
“法官,我真是不想跟他过了!他天天喝大酒,喝多了就打人,我一提要离婚他就说想离婚就先还他欠下的赌债,而且娃儿他肯定不管,我一个女人家也没个活命的营生可咋办?”“法官,你看他吃香的喝辣的就是不还钱!你们能抓他不?”……看见法官来到了自家门口,大家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李宏这才发现,有些人是压根不知道镇子里开了个人民法庭,有的人是还抱着“衙门朝南开,无钱莫进来”的旧思想没进门就先怯了。而此次“普法送到家门口”的活动将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调解过程更是让村民“零距离”接触法治,因此听到了来自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也借此机会让广大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宪法宣传周以来,大布苏法庭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场,发放“普法菜单”200余份,累计收集“点单”信息50余条,累计宣传达400余人次。李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宪法、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同时针对农村基层常见矛盾纠纷,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用互动参与的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向群众们释法说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并向他们表示:“以后有问题随时来法庭找我,就在镇子里,咱们咨询都是免费的。”
大布苏法庭作为乾安法院派到“田间地头”的人民法庭,以“小事不出村,小事不成讼”为理念,立足打造乾安的“无讼法庭”、“无讼村居”,下一步,大布苏法庭将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根据辖区群众的“点单”需求,持续深入推进“菜单式”送法进乡村”活动,最大广度普及法律知识,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筑牢群众的法治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