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与龙文化
人们对北宋哲学家邵雍的崇拜,是邵雍的学问渊博,品德高尚,不崇拜金钱和官位,一生孜孜不倦求索社会发展轮回的规律和国家昌盛、民众安乐之道!
人们通过《宋史.邵雍传》记载的“雍遇事能前知”,了解了中国历史上唯的布衣圣人邵夫子,除了有渊博的学问,还是位非凡卓越的预言家。很多关于邵夫子的神奇故事,令人津津乐道。而他关于“龙”的研究和预言,更是令人惊奇不已。
一千年前,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诗中,已经对伊川的石龙有精彩的预言。
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诗中是这么写的:“龍为阳类,与时相须。能大能小,能幽能明。”在《自悯》诗中有关于伊川龙的描写:“陆海卧龍收爪甲,云山胜处追寻偏”。“春雷惊起千年蛰,笔下苍龍自往还。”
邵雍说,龍属于乾阳类,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登天行云布雨时,在天上隆隆隆驰骋盘旋,电闪雷呜为之“明”。秋分时潜入龙渊隐藏起来,看不见,摸不着,称为“幽藏”。龙虽然变化无穷,但在陆海变迁的云山偏僻之处,可以追寻到把龍爪和龍甲收起来潜卧在那里的的巨大的卧龍。这条卧龍在千年后的惊雷响起时,自然就会出现,被人们所看到。
1991年,伊川普查地下石油蕴藏,需要人工地震堪探,其中有两个探位在上元村西南边,巨大声响,犹如隆隆的春雷,惊动蛰伏的天然卧龍。恰有红嘴黑羽毛“龍鸟”飞卧到一处沟沿,当用照相机聚焦拍摄龍鸟时,沟壁上的石层,在照相机镜头中显示出了巨型天然石龍的画面。洛阳古都学会会长任普恩、洛阳历史学会会长曹法舜、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夏正楷、洛阳师院院长杨作龍等亲临现场确认,《伊川电视台》《洛阳日报》、《洛阳月谈》、《新华社》等先后报导,由此人们方知道了伊川石龍潜卧于此地的奥秘。
邵雍诞辰千年纪念之时,邵雍千年前预言的“笔下卧龍自往还”,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洛阳师院学报杨作龍的《炎帝文化发端伊洛论》)和马来西亚华文《好报》“那片神圣的土地”,对伊川石龙给与了深度论述和报道。中国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庞进先生还专程到伊川石龙考察,还挥笔题写飞舞的“龍”字!中华龙研究学家陈富城教授,亲临伊川石龙观赏,查看石龙一带发现的石器、有齿石镰等文物,题写了“天然神龍越万年,中华文明有八千”。并将伊川石龙写入《中华龍.源流文化》一书。
我们叫龙的传人
2017年11月14日,习主席在故宫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讲:“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央视新闻截图)
邵雍选择安居乐业和万年安息之地过程中,发现由昆仑山东延秦岭,再向东北延伸的熊耳山,是中华龙脉主脊,至宜阳鹿蹄山,一脉向东,落脉紫荊山神阴原(新城故城,古城古城寨)。
鹿蹄山向东有一个突出的山丘叫高山台,东部有九条沟,特别是其中的龙头沟,沟壁上有近百米长的天然石龙,正是最难觅的龙脉龙砂。在紫荆山有一个称为“罗圈椅”的地方,正南照直商开国贤相伊尹词,再照直九皋山第三峰“圣贤峰”,南北轴线相交处(距离石龙六里地),邵雍把亲生母亲李氏去骨殖迁葬于此,与父亲邵古定居于东南方三里的莘店街,开始了他探索天根月窟奥秘,讲学于家二十年的辉煌历程。
由石龙向正东直线是新城故城,洛阳周王城南北中轴线正从新城故城经过,向南直指九皋山脉中段天室山牛马虎三凸山中间的大鹏峰。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伊川石龙到邵雍墓再到新城故城的东西轴线,大致是北纬34度23一线,向西延伸,其线上有灵宝鼎湖(黄帝骑龙升天处)~~潼关(关中门户要塞)~~咸阳(秦都)。向东延伸,有登封阳城(夏都)~~新郑(黄帝故都)~~商丘(商人故都)~~徐州(彭祖故都)~~连云港上朐。《史记.秦本纪》对此有记裁:“秦并天下,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