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丘成桐和吴军关于ChatGPT的观点讨论


这两天网上的关于ChatGPT的争论

这两天网上关于ChatGPT的争论,出现了观点的多样化,和前段时间大家一面倒的惊呼技术革命来不同,开始有了一些反思或者相反的观点。

惊呼技术革命的比尔盖茨说。OpenAI 创造的ChatGPT是他有生之年所见到的最重大的技术革命,上一次是他在80年代,见到电脑的图形界面,这一次就是ChatGPT能够用人类的自然语言和电脑(网络)直接交流与沟通。

你不得不佩服人家比尔盖茨-敏锐的洞察力。请注意他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图形界面。这是人类用视觉方式和电脑进行沟通。这个重大突破以前,电脑是一个黑箱。软件是普通人无法读懂的东西,要指挥电脑做事情必须通过程序界面,输入相关的命令。就像早期的Dos系统一样。如果你不会操作键盘,不懂得电脑的命令,不会输入命令,基本上电脑就是一坨废铁。不管你是哭着、喊着,求爹爹告奶奶,或者打死它、砸烂它,都没用,它是不会听你使唤的。

但是有了图形界面之后,人类可以通过鼠标点击,直接和电脑进行沟通。这当然是一次重大革命了。

那么这一次ChatGPT,它开启了用人类的自然语言和电脑沟通,便可以安排做事,你只管对他发号施令,他就可以回答问题,处理公务,安排行程,读X光片CT片,做出病情诊断乃至开出处方,它还可以出策划,做文案,写小说诗歌童话,作曲,画画、制作摄影作品,乃至视频影像,直至弄出一部电影。

再下一步,你完全可以让一台机器人,制造出另外一台机器人来。

所以,比尔盖茨说的是对的。这是伟大的技术革命。

但是这两天也有两个人,分别对ChatGPT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个是也算是人工智能圈内资深的人士,叫吴军的一位先生。在网上搜了一下他的简历,他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0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清华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吴军博士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统计语言模型的研究。他曾获得1995年的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2000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Google公司,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到Google不久,他和三个同事们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工程奖。这牛的个儿不小,也算大牛。

吴军的文章题目是《ChatGPT不算新技术革命,带不来什么新机会》,吴博士的观点有三个核心:一、ChatGPT没有像说的那么神秘。ChatGPT背后就是一个语言模型,而这一语言模型的技术是1972年就已经有了的。二、从历史上看ChatGPT其实不算是一次技术革命,它影响到的都是那个比较懒的人,懒得动脑筋,创造新东西的人。真正探索人类知识奥秘的人,是不会被取代的。三、AI并不赚钱,因为太耗费资源了。大公司赚不了钱,小公司又做不了,所以凑这个热闹意义不大。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没错,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识别, 50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提出来,并不等于实现了。就好像神话说,嫦娥奔月,那是要到月亮上去。去了没呢?按照后来中美两次登月的结果来看,嫦娥是到不了月亮上去,更何况还带个兔子!苏东坡喝醉了也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想来想去,也还是算了。

到月亮上去。从想出来,提出来,到真正去月亮上,则是一千多年之后的事儿了。

创意、设想、方案、技术路径、工程实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轻易地藐视ChatGPT的能力,有可能导致“拍火车”的危险结果——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玩自媒体的无知妄人,为了拍摄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惊险镜头,站在铁轨上,或者紧贴着铁轨,让火车从身边驶过。他们以为火车慢吞吞的,速度不快,力量不大,气流不猛。故作从容地站在那里拍摄,没想到,火车瞬间就到跟前,还没反应过来,自己要么是被碾死,要么是被气浪抛到很远,摔个半死或残废。

吴博士的第二个观点,我觉得有一点人类中心主义了。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有一段时间机器自大,自命万物之灵长,但现代生态学研究证明,人类也不过是自然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链条而已,人类没有站在宇宙中心,也没有站在地球中心。那么面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我们怎敢就此认定,创造力只属于我们这个碳基生命呢?要知道今天的硅基生命还只是个尚未成人型的胎儿,未来不可限量。

面对ChatGPT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各种应用对接的能力,不以为然的态度有点鸵鸟思维了

吴博士的第三挂观点是赚钱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不懂,就不谈。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就是数学家丘成桐先生,他认为。ChatGPT最近的爆火,主要还是因为投资界需要题材来炒作。但真要让ChatGPT做深入数学研究。提出重要的科学命题或者解答方案,可能还是不行的,而且真正的数学家也不需要这个东西。

对于丘先生的说法。我一半认同。就是关于投资界需要新的题材来炒作,所以把这个事情在舆论层面上搞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甚至有人拿它来制造社群分裂、职业焦虑,以此恐吓驱赶人们,加入人工智能的使用和学习乃至投资,这是可能的。

但他说ChatGPT不能够在数学领域有所创造创新。这我表示存疑,因为ChatGPT3ChatGPT4的进化迭代表现出来的智能程度,对知识把握的准确程度,已经让人很吃惊了。

首先,未来它会不断的进化,不断的进步,后面的版本有五,有六,乃至有NN+1,它可能用很快的速度,穷尽人类所有的知识和信息;第二,它可以自动学习,不需要人类施加影响;第三,这些知识信息和自动学习的功能加在一起之后,它可能会发生质变。

其实人类的很多创造性行为,创新性思维,或重大的发明发现,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诸多知识的积累效应的显现,是专业的跨界融合、相互叠加、互相生成的影响。

《道德经》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类的知识从来就是不是在一个孤立、隔绝的环境里形成的,而是各种不同信息、知识,思想,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发的结果。

所以,ChatGPT未来究竟能够做出哪些令人吃惊的事情?今天我们的所有的想象恐怕都还不能够触及它的根本。

我的一位在法国的同学有感而发地说,技术革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年她在法国读博士预备的时候,曾在居里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了一年,感觉和二十年前相比,Chatgpt现在这个水平,真的是一个大飞跃。她订了Chatgpt4.0付费版本,现在每天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它了。

瞧,这就是真实的状态。

所以,现在美国的很多企业都开始因为引入AI辅助后,开始大量裁员了。高盛也在预测,未来十年内,整个欧美将由3亿人因为AI的应用而失业。

3亿,按人数算,差不多90%的美国人失业。

而我现在担心的倒不是它让谁失业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在国内,由于贸易战之后的技术封锁,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实际上是用不了ChatGPT的。所以我们只能土法上马,土法炼钢地做自己的GPT,但是,由于网络封锁,防火墙的问题,我们做中文世界的GPT的时候,所能提供的语料太垃圾一一因为目前国内中文网站上面的语言,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充斥着各种假大空的车轱辘话,几乎所有的新闻都是这样子的东西,不说所有吧,至少90%。而各种自媒体的内容尽是吹牛,打鸡血,骂人的脏话和无聊的谵妄狂言。

稍微有一点理性、有一点逻辑、有一点观点、有一点优美的自媒体,基本上都被消灭掉了。从微博到抖音,从B站到百度百家。

这样一来,国内的这些大厂按照这些语料训练出来的GPT,就会思维更狭隘,更僵化,更民粹,甚至更极端,更堕落,更衰败。让人怀疑僵尸附体。

昨天我还看了一个什么人的讲话,提到了要注意控制这个里面的意识形态问题。好了,只要一控制,这就更成了个死东西,就像我们找助手找保姆,本来只想找一个身体健康、三观正常、沟通流畅的人就可以了,结果经过他们一管的话,这个东西就变成思维呆滞、反应迟缓、语言苍白、满脑子政治正确,甚至Red话语的助手和保姆。

现在的ChatGPT,针对英语用户、繁体字用户、和简体中文用户,给出不同的回答方式和答案,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就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