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的本意或稱目的在於讓自己更早更多的剔除愚昧,活得明白一點,透徹一點。當然,也不排除讀書越多越愚昧的可能性,那是自主選擇讀物的能力問題。我現在的焦慮是無法在每天有限的時間內擠出時間去專心讀書。為此,十分煩惱。
我想求知的東西都找不到系統性的讀物,只好在書海中去淘金式的篩尋,然後再進行自我提煉。如果失去了篩尋的時間,那麼提煉就完全沒有了可能,麻煩。
看到的事與物越來越多,“是其非是“的越來越多,我置疑難道是“非是即是”?
如果“非是即是”成立的話,那麼為什麼“非是即是”在社會公眾的認同熱情上那麼低迷,但如果“是其非是”是低迷的原因,那麼,“是其所是”之“是”又如何確立?誰來確立?怎麼確立?以什麼尺規來確立?難道只有公眾熱情度一個尺規麼?公眾的熱情度能夠成為終極尺規麼?等等。
我需要求知、去昧,需要讀書、淘人類思想之金,需要時間。
我的時間又到哪去了呢?需要爬在地上仔細找一找,到底落到哪個旮旯去了。好好找找。
202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