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盟泉
洛阳伊阙龙门口南,伊水右岸伊川县白元镇,东周时属京畿周南地,这里地处古代军旅商贾南下北上、东来西往的枢纽咽喉要冲,是天下诸侯会盟的风水宝地。
七十年代,在白元镇鸾浴沟出土明代嘉靖二十一年《伊阳净土梵宇佛像记并颂》石碑 ,其中记载:“洛阳管子休官林下,訂盟泉右,见净土之祠,瞻被水峪寺曰净土,蜿蜒青龍,驯服白虎,玄武垂头,朱雀翔舞 宇像一新,万世王祀,宫墙庙貌” 。
其中所说的“訂盟泉”,就在鸾浴沟净土寺的东侧。
这里汉代属皇家园林,《后汉书》有《广成颂》记载:“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至自新城,背伊阙,返洛京。”
明代嘉靖十一年《净土襌寺記》石碑,记载“兹寺创自后魏天賜延和間。”
当时后秦姚兴攻打古都洛阳,东晋皇帝司马德宗无力北顾,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东晋的洛阳太守辛恭靖竟然派人请求北魏出兵解围。《魏书·太祖纪》:“天兴二年秋七月,姚兴遣众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八月,(拓跋珪)遣太尉穆崇率骑六千往赴之。”
北魏大军势如破竹,后秦姚兴无力与北魏抗争。与北魏拓跋珪订立和好盟约,化干戈为玉帛,不再东图河洛。东晋也感激北魏仁义大德,与北魏在鸾浴沟神泉旁訂立友好盟约,将淮河以北让给北魏。
北魏兵不血刃获得河洛地区,道武帝拓跋珪感谢上天“天賜百福”,遂改年号为《天賜》。并在鸾浴沟建立“净土寺”,寓意河洛中原成为中华五湖四海向往的一方净土。
当地就把鸾浴沟之神泉改名“訂盟泉”,并用此泉水酿制出“訂盟泉佳酿”美酒,被官府定位是宫廷用贡酒。“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又据《隋书 地理志中》记载,“大业元年,撤河阴、伊川二县,并入东都”。后玄奘法师来到伊川东都净土寺出家,饮訂盟泉水成长为世界名人。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三教圣教序》写到:“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匿迹幽岩,栖息三禅。早悟三空之心。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净土寺由此成为佛学圣地。
由于“訂盟泉佳酿”美酒酒质纯净甘美,历代深得高士青睐,李白游东都广成泽九皋山、嵩山,游鸾浴沟,痛饮訂盟泉酒,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