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平权法案”的裁定之余论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9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宪。这是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伊诉韦德案”有关堕胎权的判例后,又一项历史性裁决,引发了美国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总统拜登第一时间出来对最高法院的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裁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由于“平权法案”涉及到许多华人的利益,因此该裁定在美国华人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笔者认为,美国最高法院对“平权法案”这项的裁定,势必带来更多的族群撕裂和政治纷争,不用多费笔墨。然而,法治的意义在于,尽管判决或裁决不能令所有人满意(任何制度或裁决、判例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依然要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或按照法定程序去推翻。应该来说,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个裁定被推翻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美国参众两院都难以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可是,从总统拜登的猛烈抨击(甚至公开声称“我们不能让这一裁决成为最终决定”,赤裸裸地挑战最高法院的裁决)和左媒的一些宣扬、报道来看,这个裁定要被完整地得到执行,似乎也不可能。因此,注定了更多的撕裂,以及美国在政治正确问题上法治的脆弱性。

  但之所以会如此,无非是因为当族群的人口结构以及传统信仰的人口结构发生逆转后,人们对民主、自由、法治等概念内涵理解的深刻异化或扭曲,正如拜登在裁决之后第一时间表态时讲的“不能背弃立国之本”,其实是对美国立国之本的严重歪曲。民主的本质是权力制衡,法治的内核是终极敬畏。美国的宪制是新教伦理下妥协、共和的产物,其具体运行机制真有天才般的设计,但脱去了这个信仰根基,这个设计出台不了,其宪制秩序的可靠性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崩溃,譬如,那些天才般的机制设计在今天左化的趋势下正在逐一受到挑战。

  还有趣的是,有人说法国这些年来频发的暴乱和被鸠占鹊巢是法式民主下的咎由自取,然而美国步其后尘也并非不可能,甚至趋势还很明显。左派的“多元化”听上去的确美好,但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坑,其狂喊的民主细考下去是“多数人暴力”,其自由是“无法无天”,因为这些口号会掩盖具体的细节和问题,造成反向歧视,稍微有点异议就会被扣上“反多元化”“种族歧视”“反民主”等大帽子,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问题无法被讨论,细节无法被梳理,共识无法达成,于是就一天天烂下去,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直到有一天惊呼“变天”了。

  (客观上说,黑人群体里也有大量优秀的社会精英,为美国社会乃至全球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努力后照样能够上好的大学,无需特别照顾,因此,本身就有很多黑人强烈反对平权法案。如果有专门的特别照顾,反而似乎在告诉人们:黑人是劣等群体。显然,这很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