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兴起了一个新兴的女性职业,叫妈妈岗。而“妈妈岗”等工作机会的出现,为她们提供了重新融入社会和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
所谓的妈妈岗,是为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种工作,时长较短、请假灵活、薪水有点打折。这种岗位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妇女兼顾工作和育儿。该政策旨在吸纳抚养*12周岁以下儿童的妇女“妈妈岗”是为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种工作,时长较短、请假灵活、薪水有点打折。
也有人指出,“妈妈岗”这一提法会加深就业性别歧视与育儿分工的不平等,建议修改为“亲子岗”。在现阶段,我暂时还把它称作妈妈岗。
比如在广东省的中山市,明确规定,给妈妈岗,每人每月¥300元的社保补贴,每人每月¥100标元岗位补贴,每人每月¥300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对于妈妈岗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有人说,他挖掘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潜力,也有人说妈妈岗挖掘了女性劳动就业的潜力;也有人说妈妈岗会加深就业性别歧视和育儿分工的不平等。
妈妈岗好处,是离家近、不加班,工作稳定。
梁帆是一个典型的职业母亲,她在家庭和职业之间不断权衡和取舍。她曾经从事设计工作,收入尚可,但常常需要加班,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在孩子出生后,她选择辞去工作,做了两年的全职妈妈,照顾孩子的成长和生活。
两年后,孩子上了幼儿园,梁帆开始寻找工作,有次她去面试,公司的人事部门询问她会否生二胎,她连忙否认,“一个孩子就够头疼了。她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客服工作,但被辞退后花了一年时间思考职业方向,梁帆的丈夫做后勤工作,工作内容比较琐碎,下班时间也不规律,因此孩子主要由梁帆接送。她和丈夫协商,牺牲一个人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因为她的父母和公婆都已经年迈,无法帮忙照顾孩子。
2023年设置了妈妈岗以后, 梁帆作为社工助理正式入职。工作时间朝九晚四,工作地与她家只隔一条街,她十分满意。岗位工资不高,但不用加班,工作稳定,不必过几年再担心找工作。”
为妇女提供妈妈岗的,叫朝九晚四中心,是一个帮助全职妈妈重新回归职场的中介机构,其工作时间设置充分考虑了宝妈们的需求,方便她们接送孩子上下学、做饭等。
虽然有朝九晚四中心*一些机构和企业在尝试帮助全职妈妈重新回归职场,但重返职场为妇女的她们很少有人能再进体制内工作,就业行业普遍分布在商业、服务业,获得的职位层次也比较低,大多是普通职工;也有少量~物流电商、服务业以及制造业行业,他们设置亲子岗,往往更多的考虑时间成本:有些将“亲子岗”设置为办公室文员,要求宝妈们会使用电脑、形象佳,它们通常上下班时间固定,这类岗位往往也比较抢手。但是,这些岗位的企业很少。
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的现象,这曾经在很多发达国家都遭遇过。在中国这种现象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吧了,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15岁以上女性就业率从1990年的79%下降到2021年的64.78%,而年轻父母全职在家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现象与精细化育儿带来的焦虑以及托育服务是否到位有关。
首先是托育。 社会的支持体系和托育服务的可及程度对非常重要,如果社会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托育服务,年轻的母亲们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和职业,重新回归职场。反之,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单亲妈妈们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解决育儿问题需要更全面的政策和措施。育儿并非单个人或单个家庭的责任,它覆盖了就业、结婚、生育、养育、教育等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一方面,“妈妈岗”覆盖的人群并不完整,它仍将育儿的责任主要放在女性身上,而忽视了父亲的角色。另一方面,“妈妈岗”目前覆盖的行业以商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和等基础性岗位为主,对于从事技术管理岗的女性而言,年轻的妈妈们同样面临工作与家庭育儿的拉扯。
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实惠践,提供更多灵活的工作时间选择、提高托育服务质量、鼓励男性参与育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