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卢映西

以颠覆西方主流经济学为职志。

根治经济危机的药方


“消费券应该长期发” 南财大专家力挺“消费券” 
 
  2009年03月11日    来源: 南京日报 
 
 
    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数十个城市,近期都在发放或计划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一时间,“消费券”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不同的观点不断碰撞。昨天,曾在国内较早提出发放消费券建议的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卢映西又发表观点称:“消费券不仅要发,还应长期发下去!”

&nb...

Read more

认识“消费券”的意义需要转换观念


认识“消费券”的意义需要转换观念

  卢映西


  梅新育先生在《“消费券”不能可持续提振消费》一文(见《广州日报》2009年2月9日)中对消费券提出了两点异议,一是消费券最多只能一次性的提振消费,效果不可高估;二是盲目追捧消费券这种无偿获得的福利,将损害国民自我奋斗的精神。前一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消费券每年多发几次.年年都发即可。有意思的是后一个问题,这涉及到一个历史悠久、至今尚未完成的观念转换工程。

  公元1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的器械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很省力的工具将沉重的石柱搬运到神殿,但当时的韦斯帕西恩大帝拒绝使用这种工具,...

Read more

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也好意思侈谈“证伪”?


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也好意思侈谈“证伪”?

  卢映西


  关于宋鸿兵和他的《货币战争》,我以前说过一些话,似乎对此也无更多的话要说。然而,可能是宋鸿兵最近到处演讲和受访让某些人很不舒服,于是又有人跳上前台挑起事端了。老实说,质疑宋鸿兵观点的文章所在多有,一一批驳肯定不胜其烦。可是,像张志雄先生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宋鸿兵与“深喉”的区别》那样,明明满脑浆糊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实在让人手痒难忍,只好顺手再拍一砖。

  首先要澄清一个基本事实:宋鸿兵从来没有“侦破”过一件美国总统遇刺案,他只是根据一些史料,运...

Read more

向刘洪波先生讨教


向刘洪波先生讨教

  卢映西

  (作者按:我最近参与了一项关于发钱的建议活动,时评家刘洪波先生在《潇湘晨报》上发文对此事说了几句外行话。说外行话当然不是罪过,当年陈景润的故事刚出来的时候,也有些老百姓大惊小怪--“1+1”也要劳动数学家去研究吗?这就需要解释,需要科普。于是,我写了一篇回应短文投给《潇湘晨报》,尽可能客气地阐述了关于发钱的理论思路。没想到,报纸居然不发我的文章!难不成在媒体上胡说八道也是一种特权,庙里的和尚摸得,庙外的阿Q就别想染指了?无奈,只好把文章挂到网上,权当是“我的一张大字报”吧。此事不大,却让我切身体会到,滥...

Read more

政府“发钱”实际上是一举多得


政府“发钱”实际上是一举多得
 
《现代快报》2009年1月12日  快报记者 陈永忠 王海燕
 

  就十教授联名建议给低收入家庭发放1000元消费补贴一事,快报记者采访了当事人之一,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卢映西。
 
  关于动机
 
  记者:对于如何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此前国内不少专家也给出了各种建议。您这次和其他几位专家提出“发1000元”的建议是出于什么考虑?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想出这样的建议?
 
  卢映西:这次提建议的几位学者,多年来互相切磋砥砺...

Read more

在市场经济的成就和危机中解放思想


在市场经济的成就和危机中解放思想

——模拟金矿理论

 

卢映西

 

 

  摘要:市场经济的常态是生产过剩,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视而不见的客观事实。以生产过剩的角度观察现实经济问题,就会发现长期困扰我们的经济难题基本上都是剩余生产能力得不到妥善处置的结果。事实上货币产业自古就有吸纳剩余生产能力的功能,只是一直未被学界认识和重视。在揭示货币数量论错误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可以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重建货币与劳动的联系,进而构建可操作性极佳的模拟金矿理论,一举解决失业、贫困和通货膨胀等经济难题,...

Read more

广东省应该向中央申请进行“模拟金矿”试验


广东省应该向中央申请进行“模拟金矿”试验

 

卢映西

 

  (本文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发起的“对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的应征建议)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建议通过向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的方式,让人民直接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这一建议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响。

 

刑普建议中所发的钱是由财政负担的,他认为只要这笔钱不是由央行增发的钞票,就没有引起货币总量的变化,所以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概率就比较小。

 

在实践中,东莞市政...

Read more

货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


货币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

 

卢映西

 

(本文已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摘要:通过对贵金属货币史的考察,我们发现了货币数量论解释不了的现象:货币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与货币中性论不同,我们还发现货币量的增加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资本主义大发展源于人们对货币非理性的无限占有欲。这些发现颠覆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若干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结论。

关键词:货币  重商主义  主流经济学  资本主义

 

 

张宇燕、高程在一项颇有创意的研究中发现货币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

Read more

给长平先生上一课


给长平先生上一课

卢映西


  最近,重庆医科大学在校内树起了一座毛泽东塑像。这本来是件顺应民心民意的文化盛事,但著名时评家长平先生很不满意,“上纲上线”地罗列了许多不是。

  首先,长平先生否认为领袖塑像是一种文化传统:“建领袖塑像是一个历史事实,即便现在还有所保留,还偶有所建,也未见得就成了文化传统。”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放眼世界,各民族的领袖塑像数不胜数,不知道为什么像长平先生这样推崇“普世价值”的人物,偏偏对这“普世”的文化传统视而不见?

  接着,长平先...

Read more

评农村土地私有化


评农村土地私有化

卢映西


  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有些媒体就为农村土地私有化造势,说什么“农民获得承包土地产权的流转权,虽然只是渐进式改革中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中的一小步,但却这是迈向新的发展历史阶段、奠定未来三十年持续增长与繁荣的一大步,是伟大的一小步。”(《伟大的一小步:承包地流转权改革》,2008年10月07日,南方网)调门之高,令人咋舌。

  现在全会已经开过了,公报的表述只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说土地政策还是以稳定为主,并没有迈开某些知识精英们期盼的全面推行土地自由流转那“伟大的一小步&r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