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卢映西

以颠覆西方主流经济学为职志。

生产能力过剩与消费能力稀缺


生产能力过剩与消费能力稀缺

 

――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性错误

 

卢映西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家》2005年第5期,2008年获江苏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曾为本文加上这样的编者按:

  我们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篇文章,此文章点出了当前困扰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理论问题。这么多年来,国内很少有高水平的认识文章,卢映西女士文章的出世,意味着我国学术界理论突破时代的开始。这些学者文章的优点在于:经济改革的实践内容给了他们全新的思考,使他们能站在新的实践的高度思考问题,并且,随着实践...

Read more

保险资金入市:热点中的冷思考


(作者注:本文原载于2004年8月16日的《证券日报》,由于版面限制,刊出时作了删节,题目也改为“保险资金入市乃过时之举”。这里贴出的是未经删节的全文。)

 

      近年来,国内学界要求保险资金入市的呼声日见高涨,目前间接入市已成现实,到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已达691.9亿元。[1]在今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最近,《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经过相关部门的会签,现已上报国务院,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已经箭在弦上。这些举...

Read more

十日谈:自取尴尬


十日谈:自取尴尬

 
卢映西
 
 
    2017-03-03
 
    又逢“两会”盛事,好事的国外媒体又来替我们的参会代表数钱。据胡润数据显示,最富有的100名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最富有的100名全国政协委员,共计拥有近3.5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而2013年该数字为1.6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这么富、富得这么快,直接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们这些被代表的吃瓜群众当然真呀真高兴、真呀真自豪!可是,谁能告诉我,FT中文网上披露这条好消息的报道,为什么...

Read more

美联储加息不过是垂死的“间或一轮”


 美联储加息不过是垂死的“间或一轮”

 

卢映西

 

 

零利率政策持续了将近7年之后,美联储终于宣布加息25个基点。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段时间超过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经历的任何一次低利率复苏期,而且是唯一一次长期零利率。从利率走势图上看,这7年的图形就是一条死气沉沉的横线,如果当成心电图来看,象征意味就更浓了。

对于资本主义,大致有三种看法。马克思这一派,认为资本主义得了绝症,不可救药。哈耶克那一派,认为资本主义本来健康得很,毛病都是乱吃药吃出来的。还有居中的凯恩斯,说资本主义确实有病,得治,而且能治好。正...

Read more

伪学问不死,雾霾就挥之不去


 伪学问不死,雾霾就挥之不去

 

卢映西

 

最近,巴黎那边召开气候大会,全世界顶级精英济济一堂畅谈环保愿景。同时,北京这边却遭遇雾霾围城,浓度直逼1952年的雾都伦敦!一时间,网上段子横飞,热闹非凡。奇怪的是,一向喜欢指点江山的主流经济学家们,这次却出奇的安静。一位叫“波波夫”的作者看不下去,发文《经济学家为何对雾霾集体失声》,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人口结构、发展模式转型、互联网+,对了,还有当下最热门的供给侧改革,但却少有人对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个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所...

Read more

不要以投机心态调控宏观经济


 不要以投机心态调控宏观经济

 卢映西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第六届财新峰会上表示,在世界经济面临多年未有的严峻复杂形势之际,除了要反思原因,制定针对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综合政策,坚持稳增长和促改革的辩证统一外,还应重新研究一些传统经济学理念。“比如3%的赤字率,60%的负债率标准是不是绝对科学,值得探讨”,这两者的僵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改革”。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3%60%这两个指标本来就不是科学结论,遑论“绝对科学”。这些指标得以暴得大名,要归功于1991年...

Read more

对李总理6点判断的经济学解读


 对李总理6点判断的经济学解读

卢映西

 

李总理最近对当前中国经济作出了6点判断,可圈可点。

1GDP7%增速能说明什么?

李总理说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这话当然是给大家打气,表明我国经济目前虽有下行压力,但基本面还很不错,前途光明。然而,顶层精英们可能都没意识到,当一个经济体制需要以GDP的增长来证明其健康时,这个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实际GDP以足够显著的增长率不断增长下去,就会成为无穷大,而GDP无穷大的经济体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用GDP不断增长来维持健康的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证毕。...

Read more

国企改革搞错了方向


 

国企改革搞错了方向

卢映西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1949年建国,这一历尽艰难终见辉煌的过程,用了28年。如今,新一代负责顶层设计的“顶层精英”们,可能摊上了更大的事情。这个事情叫做“国企改革”,已经搞了30多年。在此期间,“减员增效”让几千万为国家作过巨大贡献的国企职工下岗“从头再来”,“郎顾之争”揭开国有资产流失的惊天黑幕,“通钢事件”以血的代价让人们见识了新中国工人根深蒂固的“国企情结&...

Read more

翻译一篇供批判的文章


翻译一篇供批判的文章

 
卢映西
 
 
    译者按:贝淡宁,加拿大人,2004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现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这是什么精神?不知道。只知道他很容易让人想起他的老乡白求恩,这位英雄不仅为中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巨大的具体贡献,还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下面我翻译的文章,是贝淡宁发表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写下了他对当前中国共产党的观察和判断。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个外国人埃德加·斯诺。斯诺也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1936年间“卧底&r...

Read more

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反思与改进方向


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反思与改进方向

卢映西

 

内容提要】近年来,为了应对长期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复苏,在常规的货币政策用尽之后,西方各主要经济体都不得不相继采用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还未经充分论证,实际效果也不太确定,但这个政策的实施过程已经比较充分地证伪了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因此我们必须重新为量化宽松政策寻找理论依据。只有彻底摒弃货币数量论,回到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上观察货币现象,才有可能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找到改进的方向,并在总结西方国家量化宽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光明前途的、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