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大用

中国开发银行分析与金融产品局长 80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70年代,曾有长期下乡做农民和在国营工厂工作的经历,至今与贫困山区的农民保持着联系。80年代参加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1987年至199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先后担任:经济预测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处长,调查统计司副司长,政策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这期间,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操作等有一系列较深入的研究。在1992至1998期间,对中国人民银行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提出货币政策操作建议,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对金融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加强金融监管也做过许多重要工作,负责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等一大批重要文件。 1998年至今,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先后担任:后评价局副局长,市场与产业分析局局长,分析与金融产品局局长。并兼任贷款委员会委员,信用评级委员会委员,监事会监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办公室主任。对国家开发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信用风险控制,提升经营业绩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除本职工作外,还受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学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在金融和经济方面有许多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根本上解决银行高风险问题


国有银行高风险的问题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几年来,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化解风险的措施,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国有银行的经营仍步履艰难,关键是体制未从根本上改革。面对加入WTO后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再不下决心改革国有银行体制,也许我们将失去在稳定状态下解决问题的最后机会。

一、国有银行经营风险依然很高

首先,不良贷款仍在增加。在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贷款后,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仍在增加,现存不良贷款数额比已剥离的更大,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这几年新增加的。根据不久前刘明康同志在记者招待会的讲话,今年三月末,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4.13...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