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春龙

记者

我们为什么力主遗骸回家


第一次去缅甸采访是在20056月,国际禁毒日前夕,采访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金三角”的罂粟禁种。一天晚饭后,在宾馆的院子里散步时,一位长者向我打招呼。在闲谈时,得知他是一名中国远征军老兵。

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远征军。

未曾预料到的是,我的好奇引起了他的愤怒,尤其是当他得知我是来自于新华社这个有着国家符号的通讯社的记者时,他坐直身板,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说,你们总说我们不抗日,那么请你去国殇墓园看看,看看我们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

我无言以对,因为在我所学的历史知识中,他们是属于下山摘桃子的人,更何况,国殇墓园是什么,我一无所知。我也清楚,他的指责更多是缘于我...

Read more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纪实(连载33)


    

《异域1945》,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33.    有一个秘密在韩天海的心里一直隐藏了几十年,让他一生都感到压抑和自责
  
    对于战争的记忆,曼德勒的老兵韩天海更多的是不断重复一句话:天天枪响,天天死人。
    韩天海出生在重庆,父亲在成都一个叫棉花街的地方开了一家织袜子的店铺,聊以为生。年幼时,韩天海就跟着父亲往来于重庆和成都,帮父亲做事,学业也因此受到影响。有一天,学校的老师找到韩天海的父亲,说这孩子挺聪明的,好...

Read more

中国老人寻找帮助过自己的一位日本军人


    

在寻访老兵的过程上,我经常会对日本人狠得咬牙切齿,他们给这个民族和民众带来的灾难是永远也难以弥补的。但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我还是希望能帮助这位老人找到当年救过他的那位日本军人。我也希望,我们对战争的关注,能更多地抛开恩怨和仇恨,从人性的角度,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和启示。

 

也希望日本的相关机构能看到这封信,实现这位中国老人的心愿。

 

我请求帮助寻找一位日本人,现提供情况如下:

 

    他是一位日本军人,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1945年)...

Read more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纪实(连载32)


32、连长劝慰他,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等打完仗了,再来给这些兄弟立碑


    在曼德勒寻访老兵期间,我见到了来自广西民族大学的三位留学生,分别叫刘雅馨、韦彩琼和李秋明,他们被学校派到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学习缅语。没想到,这三位“80后”的大学生,竟然趁着学习的空闲,已经走访了多位老兵。
    三位学生2008年7月20日来到缅甸,来之前,这片异域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上网搜了才发现,竟然会有那么多的中国抗战老兵生活在这里。同时他们发现有一家名叫广西抗战在线的民间组织一直在做关爱的事情,联系上之后,对方托他...

Read more

历史被正面承认了,但个体仍在流着泪


注:此文应《潇湘晨报》而作,但未能刊发


    湖南老兵吴远焯,为了得到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让他的儿子到北京来找我。他的儿子是个老实的农民,一脸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感到的是无地自容,是愧疚。一个远征军老兵的后代,竟然要用乞求的方式,为弥留之际的曾保卫过这个国家的父辈求得认同和慰籍。
    9月28日,吴远焯去世,至死都未实现自己的心愿。他所乞求的这枚纪念章,2005年由胡锦涛签发。这一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得到中共高层公开承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枚纪念章应运而生,显示的,则是一个大国的包容。但遗憾的是,仅有很少...

Read more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纪实(连载31)


  

 

《异域1945》,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31.许多老兵都写有回忆录,凌乱的描述与满篇错字的文章中,是历史的真实细节

  

      和其他远征军不同的是,提到回家探亲,张富鳞并没有一丝心动。在被问及原因时,他反问我是否读过《桃花源记》,“里面的人在回答外面的人的问话时说,‘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张富鳞的家在...

Read more

对不起了,老兵吴远焯


   

    前文(连载30)中提到的老兵吴远焯,刚刚从志愿者那里得到消息, 已于9月28日因病去世。这个突然而至的消息,还是让我一时难以接受。吴老的儿子,去年曾专程去北京找我,希望我能为他的父亲申请一枚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这本是他应该得到的一枚纪念章,但因为当年制作的数量有限,包括吴远焯在内的诸多个体,均未能得到。历史被正面肯定了,但个体,还在流着泪。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吴老的儿子离开时,硬要塞给我200块钱,说是喝茶,他一脸小翼翼的模样,让我感到的是无地...

Read more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纪实(连载30)


 

《异域1945》,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30.    从最初抗日,到后来北上打共产党,再南下打国民党,吴远焯哪一项选择不是“为了国家”

      在我采访的过程中,每一位拥有这枚由胡锦涛亲笔签名的纪念章的老兵都会主动向我展示它,都会神采飞扬。
    2009年10月,一位生活在湖南张家界的年近90岁的老兵吴远焯专程到北京找我,问我能不能帮他要一块这样的纪念章,我询问了《解放军报》的一位朋友,这位朋...

Read more

一位新闻记者的“历史救赎”


  

一位新闻记者的“历史救赎”

——读孙春龙新书《异域1945》

文/余 戈

    “……我突然有一种冲动:作为一名中国的年轻记者,对这段历史的救赎不应该止于探索真相和细节的报道,更应该积极参与到具体的事件之中。”这句话,是孙春龙在新作《异域1945》中的披露心迹之语,它告诉了读者自己为什么会写这本书,也回答了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所以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书中,孙春龙记述了自己多年来采访流落滇缅的远征军...

Read more

对话孙春龙:对个体的尊重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


    

纪实文学《异域1945》明日首发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刘霞 摄影段玉良

  
    孙春龙向每一个人讲述自己历时近五年,迎接缅甸老兵回国寻亲的故事时,激动的语气中没有一丝得意与自豪,更多的是愧疚与焦虑。他总是在说:我们真的不能再等了,再过三五年,等这些所剩无几且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兵,一个个带着遗憾和失望入土之后,我们的忏悔、我们的救赎,还能有何处可以安放?

    云南省首部完整再现寻访滇西抗战老兵,记录老兵生存现状的纪实文学&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