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德瑞

博士,现任职于某保险公司。

寿险价值论


一、引言

人寿保险成为社会对作为主体的人的安全需求的普遍回应。人寿保险的实践和理论都是在财产保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人寿保险的理论基础或多或少打上财产保险的烙印。然而,人寿保险有属于自己的固有的内在规律性。要认识这种规律性就必须从人寿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开始。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认识人寿保险的角度。从社会的、生理的、伦理的、哲学的、经济的等角度看待人寿保险将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有些现象会让我们啼笑皆非。为什么耕牛比农民的保额高[1]?为什么未成年人的风险保额不能超过五万元[2]?为什么投保人对被保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为什么拒赔已缴保费而未签约期间的意外死亡责任?

人寿保险是一种商业活...

Read more

非理性人寿保险行为


保险是一项风险转移的商业活动。由于风险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理性的人们应该厌恶风险[1],需要丰富多彩的保险产品规避风险。这正是保险公司存在的理由。 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的经济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这是心理学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面对风险决策,人们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保险公司如何面对客户非理性——甘冒风险拒绝保险的行为呢? 一.人的非理性拒绝保险 让我们来做这样两个实验。一是有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000(1000,1) ,B是50%可能性赢2000 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2000,0.5)。你会选择哪一个呢?超过80%的人都选择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

Read more

不同按揭方式只有合适没有合算


作者是一个按揭贷款的消费者,选择了“等额法”还款方式。最近从报纸、电视、互联网上看到了关于“递减法”和“等额法”两种还款方式的“争议”。从争议双方银行和消费者两边看,都好象有道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银行方面说两种方式都是央行规定的,计算原则都一样,都是合理的,本质上一样。消费者方面说两种方式所付利息有明显差别。银行有意误导消费者多收利息。真理只有一个。这里有一个问题:似乎银行和消费者之间有一方是错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解析分析,从本质上区分两种还款方式的区别。让银行和消费者明明白白...

Read more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从用筷子想到学习

 

很多年前,第一次出国在日本的一家餐厅看到筷子的包装上有英文的“筷子使用说明书LEARN HOW TO USE YOUR CHOPSTICKS”。内容如下:Tuck under thumb and hold firmly.(夹在大母指下并牢牢固定。)Add second chopstick hold it as you hold a pencil.(象握铅笔一样握住第二支筷子。)Hold first chopstick in original position move the s...

Read more

论“中流砥柱”与“中国人寿”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我印象中“中流砥柱”这个成语的人气旺起来了。大概排在后来的小沈阳现象的妈妈辈以上。这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流砥柱”因保险行业掌门人乱点鸳鸯许配给了保险行业的老大“中国人寿”;小沈阳因跟本山大叔上CCTV的春晚。这就是颠簸不破多学科第一公理:出名傍大腕。在我记忆中,“中流砥柱”应该是很多年前大概是在学习中国革命史时谋过面。“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

Read more

姓杨的有什么错


在网上随便用“有什么错”搜索一下,成千上万的“xxx有什么错”就立马出来。小的有感于08年仲春时的一件发轫全国乃至全球的大事的演绎,久有些许疑惑“姓杨的有什么错?”
公元2008年3月14日,发生了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同胞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某些分裂分子和国外反华势力调唆下肇衅我中华民族的拉萨暴乱。此蚍蜉撼大树之雕虫小技的可笑可乐可娱之处在于幕后指使之徒在事情败露之后的粉墨登场。先是DL先生的颠倒黑白,接着有法兰西的好沾花惹草之毛头小子的大放厥词,更有仰仗我中华万民惠顾得以在金融危机大潮中苟延残喘之JLF用中国人民血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