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后”的第一年里,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出师不利。
新年伊始,美国东北,马萨诸塞州的居民们开始陆陆续续接到相同的电话,但这个电话却不是拜年的。“请投票支持民主党候选人科克利(MarthaCoakley)”,成了一时大家的流行语。然而,即使奥巴马和前任总统克林顿都亲临麻省为科克利助选,民主党在麻省近半世纪的强势却依然止不住大江东去。2010年1月19日,共和党候选人布朗(ScottBrown)击败科克利,成为麻萨诸塞州自1972年以来的首位共和党参议员。
胜负本兵家常事,但让奥巴马难以接受的是...
作者文章归档:李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
中国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
研究范围
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老年经济学、社会保障、经济增长理论
教育背景
1. 物理学学士 武汉大学,中国,1982(09/1978-08/1982)
2. 物理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9/1984-02/1985
3. 经济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3/1985-02/1987
4. 经济学硕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0(09/1987-09/1990)
5. 经济学博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4(09/1990-05/1994)
工作经历
1. 中国武汉大学物理系讲师,09/1982-08/1984
2. 中国武汉大学经济系讲师,09/1984-02/1987
3.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教学助理(Teaching Fellow),01/1989-05/1994。
4.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助教授,08/1994-08/2000。
5.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职),08/2000-08/2003。
6.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系副教授,08/2000-08/2002。
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09/2003-05/2008。
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06/2008-至今。
医改一年话得失:谁来替13亿人的利益说话?
现代医学常有过度治疗的问题,人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个体系,越来越多的钱投进去,如果医疗制度安排不好,医院、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保险公司就会变成吸金机器,最后拖垮经济。
现在投入的费用远远超过这个(6000亿),又补供方,又补需方,两个水龙头都开着,漏水的地方太多。在医疗上的投入效率不高,没有达到医改预想的目的,钱真正落到老百姓头上不够。
这次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终于把控制费用写进去了。费用能不能控制好,关系到医改能不能持续。
至于扭曲,宿迁卖成那样,现在政府在收回,也就是几年的工夫。犯点错误也不是...
透过争论看医改——《健康强国——李玲话医改》代序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新一轮的医改经历了从酝酿到政策出台的过程。有机会亲身经历并见证这一过程,深感幸运。
这一轮医改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从酝酿阶段迄今,始终伴随着观点的分歧和争论。这些争论,既发生在学者之间,也发生在政府部门之间,还发生在政府、医院、企业、媒体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涉及对基本事实的认定、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也涉及价值观的基本取向;既涉及对国情的认识、对历史的评价,更涉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健康保障模式的设计。争论发生的源头,既包括学术观点和方法的分歧,也包含价值观...
奥巴马为什么对中国玩火?
中国医改 岸在何方?——对医改方案的评论和展望
2003年以来,经过近5年的思考和酝酿,医改方案千呼万唤才出来。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几个问题包括:本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定位和基本方向选择的背景、方案的基本框架、五项近期改革的情况、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趋势和展望。
一、本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点。
第一个和大家交流的问题是本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点。第一个亮点是在定位上回归到健康本位,将健康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若干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如国企改革)让路,或者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条件。大家可以看到,这次医改方案确立的目标是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我们对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