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胜

丁胜,甘肃天水人,曾就读于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创办了武山县的县级文学期刊《宁远》。大学期间,文章散见于《天水日报》、《花雨》、《天水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作品入选《渭水新韵》、《文学老头与文学青年》。论文发表于《新学术》等多家学术刊物。个人事迹入选中小学地方教材《可爱的武山》。现专攻散文、诗和评论的写作。2005年10月,创办了天水的第一个文学网站“天水文学网”,并担任执行主编。在“中国文学网”等多家网站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若干篇。

春风怡荡卦台山


春风怡荡卦台山

                            丁胜

今年的清明和往常不同——放假三天。从此法定假日里有了这个新成员,这样使得所有人有了专门的时间去扫墓祭奠、缅怀先祖。清明放假,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早在唐代,清明就已经有放假先例。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

Read more

情牵秦州


  在我脑海中,大学生活是那么遥远,远的使回忆都没有了头绪,不知从何想起,好几次都想把凌乱的思绪整理一下,写些东西出来,聊以慰藉大学生活中无法忘怀的人和事,可键盘上流出的始终是一段惆怅的夜曲,那不成行的文字更加增添了我对那段生活的愧疚.波动在心头那一汪感情的旋涡在心头回荡,往事的一幕幕也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想来已经是很久以前的回忆了,可似乎又是那么近,感觉就是昨天,近的经常在我梦中出现,像梦魇一般,压的我喘不过气来.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是痛、抑或是梦.苦痛之余,则是那似真若梦的回味.

  前几天,小外甥毕业了,回家来看我,还带着他的一个舍友.谈到他们同学分别的情景.说他回来的时...

Read more

武山县刘川中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中文系 丁胜

 

刘川中学地处武山县高楼乡,是一所县教育局所属的完全中学。由于学校地处西半县的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学校所在地高楼乡是武山县的贫困乡,虽然漳河流经乡界,但乡属村落大多为山区自然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教育却深入人心,刘川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创新,收获多多,1998年被评为标准化学校,2004年评为西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校”。为了让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教育,投资农村教育,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边远山区农村学校...

Read more

关于诚信经营的发言稿


发 言 稿

发言人:丁永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朋友们:

早上好!

首先感谢这次会议给我发言的机会,感谢领导对我们个体工商户多年来的支持和关照。感谢同志们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我叫丁永春,是经营农资的个体工商户,我从1997年接触农资经营以来,亲眼目睹了市场由乱、差、到有序化发展的全部过程。因此,对市场的经营环境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深有体会。

97年前后,我们农资经销商由于资金短缺,很少与厂家发生业务往来,大多数从西安、郑州进货,由于武山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县,这种经营方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再者,西安、郑州的一些不法经销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假农药、假种子充...

Read more

浅谈红学的界定与红学的发展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中文系

甘肃 天水(730000

 

[内容摘要] 红学在当代的发展有些偏离作为学问应有的方向。学术界出现了什么是红学、红学到底属于什么学问的疑问。红学的正名成为红学研究必须明确的问题。红学要有革命性的进步,须对红学进行一次理论上的整合。红学应该是所有关于《红楼梦》的一切学问的学问,学人应该以自己的兴趣和学力选择研究方向,而不应唯我独尊地认为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部分才是红学。红学的发展要走出误区、走出怪圈,不能偏重一方,而要以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用美学、文艺学去研究文学文本;以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为主并结合西方文学理论和哲...

Read more

孤独的守望者


孤独的守望者

———写给晓春兄和他的《智者无为》

                            丁胜

我与晓春兄的认识是在一个阴郁的下午的网上。

那时候的我惨淡的经营着一个文学网站——天水文学网。出于对文学的痴迷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我经常在网上搜...

Read more

反抗绝望与反抗悲观


­­­­­   -----鲁迅与王国维的学术人生

丁胜

 [内容摘要]鲁迅与王国维同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极重要人物,在中国学术研究由古代而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两人身上不仅都体现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理性精神及其特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术研究的境界和研究背后的主体精神上他们俩也都体现出了某种极为一致的内容。内心深处的悲观和绝望意识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并且凝结升华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动力和治学方法。

[关键词]  王国维;鲁迅; 学术人生;  反抗 

郭沫若曾说:&ldq...

Read more

文化人格的诗意构建


  ———浅评雪潇先生的诗

  在拜读雪潇先生的诗作时,我还是一个不大懂诗、更不会写诗的学生。更甚者,我对诗歌理论几乎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评一位著名诗人的作品,未免有些荒唐,但幸运的是,雪潇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想只有老师才会接受一个学生的荒唐行为的,这样,我就少了一些世俗的压力,大胆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于什么是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确切的说,我不知道诗是什么。尽管中国文学源于诗,诗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但作为搞文学的我对诗却是很少了解,大多凭感觉而已,有时偶尔写几句,大概都是散文的笔调。那么,究竟什么是诗呢?雪潇先生本人有...

Read more

权作人梯共奋飞


  ———记与裴正学教授的一次聚会

  五月的一天,我踏上去兰州的列车。

  从江南北上的火车里,充满着南方的暑气,沿途上车的西北大汉叉着他们的大脚丫子在烟雾弥漫的车厢里打着响雷般的呼噜。车上很挤,我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坐下,好在对面坐着一位姑娘,使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愉快了许多,旅途的寂寞随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和对面姑娘的微笑而消解了。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行程尽然轻松度过。闲谈中黄河已出现在视野,兰州到了。

  这次兰州之行,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拜访我所崇敬的乡贤裴正学教授;二是请裴老给我父亲看病。我父亲身体一向很好,就是肠胃有点小毛病,想请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