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峥

MSN:[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
Gtalk:[email protected]
Skype:lz2010
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群:[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群:[email protected]

营销:是利用,而不是创造


  的确,市场营销归根结底是消费者认知的战争,人往往都有思维定势,不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因此基于这种现状,与其创造一个新的人知让消费者接受,还不如利用消费者现有认知,这样不仅风险小,而且获胜的把握更大 。因此,营销要尽可能地利用资源,做现有的资源整合,尽量利用消费者原有认知。

Read more

谈华为的“末位淘汰制”


首先,“末位淘汰制”淘汰的未必是未位!上面的经再好,可能到下面也念歪了,又何必给被淘汰的员工贴上“末位”的标签呢?

其次,真的他们是最后的5%,他们也不好意思在企业混下去,他们自己会主动选择离开。

最后,如果他们不能胜任工作,可以劳动法的条款处理,该培训就培训,该解聘的也可以正常解聘。

Read more

杨致远:雅虎不愿卖给微软 正在寻求其他合作


  微软收购雅虎并不是一起简单的企业并购案,而是将影响未来互联网发展格局的大事。从目前看来,雅虎被微软收购对杨致远和雅虎来说并非是件完美的事。雅虎会想办法更到更好的方案来代替被微软收购。至于,其它利益受到巨大影响的企业,也会与微软或者雅虎结成联盟,来参与这场收购与反收购战。到时,将可能会有大的财团参与这场收购与反收购战。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国家出面干预。

  未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能说微软能否收购雅虎。微软收购雅虎的路将不会很顺利。

Read more

调查:谷歌、雅虎为美网民最喜爱网络品牌


  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有品牌就有注意力。雅虎能得到被调查者的32%支持。说明她还是非常深受网民喜爱,雅虎还未老。未来的前途不可低估。难怪微软那么想和雅虎合并。

  至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社交网站MySpace在受访的18至24岁网民中则获得了32%的高支持率。则说明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网络社交。同时,该网站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年轻人的产品的广告投放平台。由于用户均为“品牌忠实”型的,说明该网站有非常好的广告增值前景。

Read more

赛迪网:微软"放烟雾弹"是否收购雅虎仍是谜


  海外媒体报道,鲍尔默在2007年软件大会上称,微软将并购视为缩短与竞争对手差距或进军新市场的手段。针对收购雅虎一事,鲍尔默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随后,雅虎CEO特里·塞梅尔也对并购一事表态,称双方拥有共同利益和看法,应在一些领域加强合作。由此,并购案又被冠以“合作”之说。

  分析师戴元峰认为,即使微软并购雅虎困难重重,整合成本巨大,但是由于双方联姻的内在需求很大,并购成功的概率仍超过60%。

  华尔街分析师也持有相同观点。分析师认为,为了抗击Google,微软需要和雅虎强强联手,或者购并其...

Read more

三大门户网站推有偿在线阅读 是福?是祸?


  三大门户网站推有偿在线阅读应该会受到用户喜欢的。她们可以帮用户节省读书成本和创造价值。从起点中文、黄金书屋等文学网的运营来看,网上读书已经成为了部分用户可以接受的行为。如我们部分朋友也习惯在网上浏览博文。由此可见,她们应该会有市场。但可能会逐渐影响出版社的图书发行量以及书店的图书销量。

Read more

日本:待嫁新娘将享用网上“花嫁咖啡”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将赋予“结婚仪式”一种特别的意义。咖啡让人想到浪漫,而这正是大多数新郎、新娘所期望的。卖产品不如卖概念。一旦“花嫁咖啡”的概念被推广,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深远的影响力。过去有人把爱情和钻戒联系起来,让钻戒具有了非常广阔的市场。而现在他们将咖啡和结婚仪式联系起来,其市场前景不难想像。

  另外,笔者可以预测,一旦“花嫁咖啡”形成影响力,市场上将可能会有名为“花嫁咖啡”的咖啡或者将会有名为“花嫁咖啡”的咖啡连锁机构。

Read more

伟大的公司不会死亡 会慢慢远去


  伟大的公司诞生往往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她也会受到她那个时代的局限,不会永远基业长青。她也会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但就算她有一天死去了,我们还有怀念她。正如有句名言:“有人死了,他还活着”。伟大的公司也是如此。人类是不会忘记历史的。伟大的公司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先行者,她的创业史和企业精神会是我们后来者的学习榜样。

Read more

谷歌的新角色


  首先,同意文中作者的观点:在寻求合理制度安排的同时,能否展开对好坏善恶的追问,能否与民众进行回应并展开良性互动,将很大程度决定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影响力。

  其次,Google未来可能也想做个媒体商。她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不仅仅是其他的某家搜索引擎,而是类似于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交易平台。既然想做媒体,有注意力,就有经济。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Google的行为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