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舒可文

王朔的主业不是骂人
因为王朔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采访,其中一部分是说他自己,一部分是说别人,弄得我这两天见了什么人都被问起这件事,而且说的都是王朔骂了谁谁谁,完全没看见王朔自己的事。所以,我得出结论,现在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人”,也很少人真正关心他说的对还是错,只有蜚短流长才能引起兴趣。真没劲。
贴上我在三联写的关于王朔的短文,没改过的——
王朔在读着《时间简史》和《金刚经》,人却在12月25日出现在海淀人民法院,因为他在公众期待中有特殊的位置,所以出庭为朋友代理民事纠纷的事情足以引得媒体追逐,而其中的关键被猜测为“王朔要再度发表作品...
张艺谋视觉逻辑的分析
美学上至善至美的追求,很可能是意识形态上的巨大陷阱
看了《黄金甲》,又想起《十面埋伏》之后写的东西,好像还是那样:美学上至善至美的追求,很可能是意识形态上的巨大陷阱。
从红色说起
《十面埋伏》的看客们在纷纷赶进电影院一饱好奇之后,议论也纷纷地集中在细枝末节上,几乎很少有人能否认张艺谋作为导演在构造视觉奇迹上的才能。
视觉是各式各样的存在的汇合点,张艺谋早年学习绘画的经验背景和专业的摄影训练都一直影响着他在视觉造型和色彩上的努力方向。作为摄影师他拍摄的《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都有绘画中的视觉造型倾向,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他在视觉上的突破给电影注入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苏格拉底“癫狂的城邦”与库哈斯“癫狂的纽约”
苏格拉底以清明的思想为正确生活的条件,他认为,世俗中的食物仅仅是为了解决饥饿问题,衣服的价值仅仅局限于遮蔽和御寒功能,对女人的需求仅仅出于生育的需要。这样的城邦生活,被他的对话者格劳孔感叹为“猪的城邦”。苏格拉底问,“缺了什么呢?”格劳孔答:缺躺椅、桌子、点心之类平常的文明用品。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指出,这种别有他求的城邦是“癫狂的城邦”。他所指的不是道德上,而是医学上的癫狂症状。2000多年后,同样被他的时代视为思想者的建筑师库哈斯在研究了现代大都市的典型城市纽约之后,作出的判断与苏格拉底对格劳孔的指责几乎相同——癫狂的纽约。他的定义同样不是道德意义上,而是有医学含义的癫狂。区别在于...
100年前的3月份,斯坦因到了敦煌
1907年6月,考古探险家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带走了29大箱文物。斯坦因离开敦煌时的一幕场景集中显现了藏经洞文物的流散命运:斯坦因已经预知他将在欧洲得到他梦想得到的荣誉,那个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则除了用斯坦因给他的捐款修整寺庙,还要忍受着内心的种种矛盾,这一点是斯坦因观察到的,同样被斯坦因记录下来的是他在敦煌城外受到了敦煌地方官们的盛装欢送,他们根本不知晓斯坦因带走了什么,即使知道了对其意义没有概念。此后,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在中国新疆的考察队都没放过藏经洞。《敦煌史话》记,敦煌文物中国现存2万件,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总数大约为5万卷,主要流散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以及德国、美国、丹麦...
为什么重提斯坦因?
斯坦因与敦煌的故事,在今天重提,不仅有100年这样一个纪念性的时间点,更有可说的,其实是其中的复杂性——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历史学概念,现代知识与古典知识方式的不同。谁能说中国不重视自己的历史,斯坦因很快就发现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也没人能说中国人没文化吧?只是现代历史学的方法和观念在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建立,所以那些材料在现代历史学中的价值还没被认识到。
一味的谴责斯坦因,或当时的官员,都显得是事后的觉悟。王道士一直被指责为“贪恋”,可是斯坦因的著作里很严肃地记录着,王道士把所有钱都用在了修缮庙寺上了,你也不能站在自己今天的立场因此指责王道士“愚昧”。而简单地说那些被拿走...
城市是个活物
我每次看见数落北京城市建设的文章,心理都很矛盾,尤其是大老远地从飞机上落下地就开始说北京怎么变的这么丑陋没文化。说的虽然在理,但是在北京生活的人好像并没有那么水深火热之中的痛感,倒是显得热火朝天的兴奋。所以,要看一个城市断不能只看街面上的建筑,那是观光客的眼光。
有一个走南闯北的朋友说过一个段子,好像说到了几个城市的文化特点,他说,在广州你能看到的人有广东人、湖南人、江西人、北京人等等全国各地的人,在上海能看到是上海人和外地人两种人,到了北京就只剩一种人了,全是北京人,不管从哪儿来的,呆上些日子就都成北京人了。北京这种无所不包的包容力不同于广州之处大概就是它还有大锅...
《论语》的杂乱形影
在汉朝时《论语》有三个版本,流传的有两个版本来自鲁国和齐国,这两个版本被张禹合二为一,因为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因...
中年转行第二春
奇闻之一就来自吕祥,他一直是我们家最近的朋友,隔三差五来聊天,那个夏天他时不时地说到三联书店筹办生活周刊的事情,我一耳朵进,一耳朵出,全然与我无关。后来天气渐渐凉下来,这个话题的热度也降了下来,我记得似乎是因为投资之类的事情。到了转过年1995年,天气又热起来的时候,朱伟打来电话,问我在干什么。我在家当全职家庭妇...
坚硬的姜文
姜文与他的电影之间有一种个人化的对应关系,电影是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