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建准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别让核心能力成绊脚石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核心能力反而有可能成企业持续增长的“绊脚石”,一些核心能力越强的企业,适应重大变化的能力反而越弱,最先成为变革的“牺牲品”。能力越强的企业,其运营惯性越强,即学术上所谓的“路径依赖”现象越明显。核心能力的局限性使得能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动态能力(DynamicCapabilities)理论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动态能力的概念最早由提斯(Teece)与皮萨洛(Pisano)于1994年正式提出,他们将动态能力定义...

Read more

有效授权知易行难


  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管理者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会用人,做个好伯乐。

  人的主观能动性到底有多少潜能?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这招也不灵,那就试试给下属放权,让下属也找到点当老板的感觉,或许可以比重赏更有激励作用。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可避免会产生授权的需要:一是使授权者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事开拓和战略要务;二是通过下放管理权限使被授权者提早行使上级职权,从而不仅为自身的成长进阶热身锻炼,更可为企业发展进行人才的考察和储备。然而,充分授权,分层负责,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并非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能做到有效授权。

  授权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岗位授权;二是指...

Read more

高效职业经理人是怎样炼成的?


  社会对高效经理人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光靠那些生来就高效的天才很难满足。提高成效是一门学科,像所有其他学科一样,是能够学好而且必须学好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自二战时就开始研究“有效的管理者”,在他长达65年的咨询生涯中,结识了许多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中最优秀的CEO,可谓阅人无数。他发现,高效经理人未必符合领导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具有形形色色的个性,或外向或内敛,或随和或霸道,或慷慨或吝啬,什么类型都有。可是所有这些高效经理人都遵循了以下8个习惯做法。

  自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注意这个问...

Read more

康熙对四大臣的“平衡术”


  顺治去世之前,曾经挑选了四位顾命大臣,他们分别是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哈萨克四人,目的就是平衡,问题是索尼年迈,没有精力和鳌拜斗争,晚年时借生病为名,退出政坛,但索尼有生一天,鳌拜也不敢放肆,当索尼去世之后,鳌拜便来个大挑战,威胁康熙,结果失败。究其原因,就是索尼一死,打破了平衡大局,才出现问题。作为一个领袖,应该集中精神搞平衡,否则就会惹来大祸。

  中国的政治,深受唐太宗影响。话说唐太宗很重视李绩的能力,希望他助太子。晚年的时候,他对太子说,李绩是人才,你应该重用他,但你对他无恩,我先贬他,待你登位后,立即起用他,升他的官,他必为你效死力。果然这一招甚有力,日后更成为历代用...

Read more

企业管理十大劣根性


  劣根之一第三只眼。

  很多老板的梦想是变成二郎神,睁开第三只眼睛,别人看不到的他都能看到。在公司内部,老板最想知道的莫过于下属在背后议论什么,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老板必须打造自己的“第三只眼”。

  下属呈上来的报告,或者正式会议上的意见,往往像小学合唱团里的指挥,有形式意义而无实际意义,不看也罢。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老板的自己人从其他下属的窃窃私语中总结出来的。在每个项目组,除了项目经理以外还很可能有老板自己的耳目,这些人有的是老板自己主动安插的,有的是揣摸老板喜好的员工主动扮演的。

  耳目制度有点类似于明朝的东厂西厂,这些东西厂人员都...

Read more

三九:一个人的帝国梦


  “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比明星CEO的增多更具破坏性。实质上,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能够使企业脱胎换骨的那些领导素质都是不正确的。”这是《追求卓越》的作者吉姆·科林斯对明星企业家的批判。

  三九集团的赵新先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成也一人,败也一人”的明星企业家。吴晓波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大败局2》中,将用企业史的笔法,再度剖析中国知名企业的失败案例。这是《大败局》一书之后,时隔数年,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再次全面检讨,以示警惕!

  文/吴晓波

  作者简介:吴晓波,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

Read more

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


  “在中国,最大并不一定总是意味着最好”

  本文意在介绍埃森哲对于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专项研究以及该项研究的初步发现——领先的规模并不是企业成就高绩效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可能与许多中国企业管理人员的固有观念有所不同。

  本文依据:

  《展望》中的文章:“总是越大越好吗?”和“没有借口”

  财务分析

  调查结果

  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高管们都认为,他们的企业必须做到最大,才能做到最好。随着一个又一个行业开始整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规模不断扩张的企业才能大...

Read more

支配人生的两股神秘力量


  很多人问我成功的原因,我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希望有益于国民的、无私的动机才带来这样的成功。

  作者简介:稻盛和夫,日本“经营四圣”之一,

  创立并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的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

  人生受“看不见的手”的驾驭,而且,“看不见的手”有两只。

  第一只手是命运。人们带着各自的命运来到世上,而且在不知命运如何的情况下被命运牵引或催促着度过一生。命运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那么,人类在...

Read more

企业短路:当裁员作为一种战略


  研究表明,如果某家公司在没有制定出完善战略计划的大背景下宣布裁员,这家公司的股价在几天之内平均会下跌5%至6%.与此相反,假如大规模裁员作为广泛重组计划的措施之一,而且制定出完善的战略规划,公司的股价在消息公布之后的数天内平均上涨4%左右。

  裁员、缩编、规模适化、下岗、离职、解聘、减员、离岸、外包……

  不论使用何种术语,企业有时不得不裁员并从中获得战略利益。裁员意味着企业为提高利润正在进行重组,从而带给华尔街好消息和振作留守员工的士气。但研究人事的专家认为,倘若无法正确处理裁员并做好员工解释工作(或者裁员没有经过认真考虑且不能起到决定性...

Read more

救火队长苏伟铭:一汽大众的“破坏者”


  引言:在工作中,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他又被业内人士赋予“破坏者”的绰号

  新加坡人苏伟铭举止儒雅,这份儒雅来自于新加坡儒家文化的氛围,更来自于他的求学经历。苏伟铭在新加坡读完了高中,服完兵役,随即进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获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长长的求学经历,让苏伟铭看起来文质彬彬。然而,也许又由于军旅生涯,在工作中,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他又被业内人士赋予“破坏者”的绰号。

  如此的矛盾,却又被他统一到一起。而他的这种能力,在北京吉普重新盈利和一汽-大众的结构调整中,显示得淋漓尽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