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华少彬

华少彬,笔名华杉,男,1958年5月(农历3月21日)出生,湖北团风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77年2月参加工作,当了15年的教师,干了5年的财税员,1997年5月进入县委宣传部,历任干部科长、新闻科长、纪检组长,现任县文联主席。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理事。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近200万字的各类作品散见于70多家报刊并多次获奖,诗作入选《鄂东青年诗人十九家》、《湖北当代诗人一百家》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五月的感受》、《田园牧歌》和小说集《真正的猎手》、《独自去下乡》等。个人小传收入《鄂东文艺家辞典》、《湖北作家辞典》、《鄂东当代著作人传略》等辞书。   

爱在无爱的雪夜


爱在无爱的雪夜



  偌大一个车厢就剩稀稀疏疏几个人了,倪奇哈口气暖暖冻僵的手,他的心里渐渐升起了一丝空空落落的感觉。窗外飘着雪花,空气中流淌着甜沁沁的气息。

  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罕见的一场雪,又细又密的雪花赶趟儿似的从遥远的天边纷纷飘来,轻轻洒落在原野上,给节日的城市和村庄增添了一种久违的隆重。

  倪奇又把目光射向窗外,一路上雪伴着他,他的眼睛里也全是雪,神游半天了。他索性打开窗户,让雪花进来,使沉闷的车厢清爽一下,倪奇喜欢雪,尤其是落在身上那感觉,特妩媚。

  他自然是想到了雪儿,那个小小巧巧的女孩。眼前这翩跹的精灵似乎飞舞着一个执着而久远的期待。

...

Read more

刘邓大军进团风


刘邓大军进团风



  1947年6月,面对全国战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重大决策:不待敌之重点进攻被粉碎,不待我之总兵力超过敌人,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于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受命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实施中央突破,经略中原。8月27日,刘邓所部12万大军一夜之间突破号称东方马其诺的黄河防线,随即实施无后方千里跃进,抵达大别山区,开始与数倍于已之敌逐鹿中原。

  湖北团风地处长江之滨、大别山南麓,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10月10日,一支操北方口音的部队开进了团风,尽管我地下党组织致力宣传刘邓大军是人民的军队,可是饱经创伤...

Read more

兵哥哥与妞儿


兵哥哥与妞儿



  武警中队就驻扎在乌林县城东北城效山岗里的看守所旁,山包着,有点露馅,依然得用围墙包着,包成一片叶子。围墙外牵扯着一座岗楼,如叶子的一滴露珠,一年四季就这么挂着粘着。其实,也可以说武警中队驻扎在黄土岗村,只是中间有一道山岗隔着,楚河汉界。这边鸡犬之声飞过去,那边歌声番号声又扑过来,把山岗也吵烦了,连寸草都不愿长。

  没事的时候,中队的战士就喜欢在岗上神聊,海阔天空。后来,岗上搭起一座毛棚,卖烟酒副食,店主是村里一位最漂亮的姑娘。黄土岗村是一姓村,都姓黄。村里人将女孩子一律喊成妞儿,妞儿妞儿妞儿,一串串的,昆虫一般的叫声,特有韵味。村里人将店主喊成三妞儿,...

Read more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



  张浩(原名林育英)于1897年出生在湖北团风县(原黄冈)林家大湾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小帮助父亲织布、染布,是技术娴熟的染织工人。

  1919年“五四”运动中,受恽代英、林育南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同年秋,与族弟林育南等在本地八斗湾创办浚新小学、通俗讲演社,参与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活动。

  1921年,到武昌大堤口开办利群毛巾厂,因善于染织,成为该厂主要负责人。7月,参加恽代英、林育南等发起召开的利群书社成员社外朋友代表大会。会议主张学习布尔什维克,拥护无产阶级专政,并决定成立“共存社”。

...

Read more

野山绝恋


野山绝恋



  那一蓬蓬一簇簇的山杜鹃几乎是在一夜间蓦然绽放的,你早晨拉开紧闭的小土屋木门走出来时,就被满山烂漫的野花晃乱了眼。太阳还未升起,黛绿树林里轻曳弥撒着稀淡雾岚,空气馨凉沁爽,峰峦和沟壑都在苍穹下像经水漂洗过似地清新。

  “呵,这真是一个好天呐!”你在嗓眼咕哝了一句,将杆老乌铳挎背在肩胛上,站在土屋场前嘬起嘴手搭眉骨打出声悠长口哨。片刻,猎狗喜喜便从对面坡岗箭一般射过来。它奔跑的姿势简直美极了,纯黄皮毛沾着晶莹露珠,圆脑门湿漉漉的。这家伙,准是又去幽会它那小情狗啦。你想着,古铜色的脸上掠出一丝慈祥敦厚的笑意。

  喜喜抬起脖颈,仰着...

Read more

故乡的小桥


故乡的小桥



  很早很早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偏僻闭塞的村子里,有一条小河,村里小学的一位老师天天到小河边接送自己的学生,数年如一日。

  故乡也有条不太宽的小河,我和小伙伴们上学也必须经过这条小河。可是,我们却没有故事中的小伙伴们幸运――没有老师天天到小河边接送我们。听大人们说,还有一小学生从河上唯一的桥上掉下去淹死了。

  记得上小学的前一天晚上,父母叮嘱自己的不是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而是“每天过河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还带了一脸的担忧和不安。

  父母的话并未在我心里留下多大涟漪,第二天,天刚露出一张白净的脸,大地...

Read more

光棍李奇


光棍李奇



  一片松林,几户人家;一道山岭,几缕炊烟。这一带是深山区,放眼望去:晴明或灰暗的天幕下,尽是山岭、村落,村落、山岭。仿佛这就是整个人世了。

  小村,实在太小了,散散落落十几户人家,就像浩瀚的大海中一座小而又小的岛,空旷的稻场上几颗撒落的谷粒。

  然而,小村虽小,却也有它独特的风情。它毕竟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也有着悠远的历史和风风雨雨的故事,也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李奇,一个全村老幼皆知的光棍汉,五十九个漫长的岁月,他并不显得过于苍老。古铜色的四方脸上,那两道又粗又浓的剑眉依然英武。假若不是那一双深邃...

Read more

崎山往事


崎山往事



  一

  太阳一出来,崎山便复苏了般显示着活力。一辆辆中巴车满载崎山镇来客行驶在山路上,外面的世界和崎山深处的崎山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一个个大小不等的铺面争相比赛的招徕客人声中,崎山镇的几家饭馆真格热情好客,每家门前都站着一两个涂脂抹粉的姑娘,她们见了来人就拉,亲热得像一家人。你若不进饭馆,立即会招来小嘴一撇,鼻子一皱。

  石柱子一角钱讨了一碗面汤,蹲在路边就着汤水啃着自带的馍馍。整整三天,石柱子像没头苍蝇般东撞西跑,将崎山镇周围的山沟金矿转了几遍,没找到一处金矿请人用工。狗娃子还不见踪影,再等一时吧。石柱子啃着干硬的馍馍心中着慌。
...

Read more

梅子


梅 子



  梅子从窗棂间窥视院内。

  由品字形房屋围成的院子,堆满了柳条,一些工具诸如扁头斧、鲫鱼镰的把手,被阳光蒸发出几代人手掌心里的汗味。父亲和弟弟耀宗各坐在一张爬爬凳上宛若坐在云端,父亲正在专心给弟弟教授祖传的柳编绝活。

  关于祖辈的情况梅子一无所知,只是从一些亲戚的嘴里听到一些零星的故事。背景几乎一样,光绪30年间,祖上为逃避一场灭顶之灾,从遥远的湖南迁徙到鄂东乌林镇,那时这里荒芜一片,只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和摇曳其间的旱柳林。祖上栖身柳林,用一把篾刀一双手,把蓬状枝短的旱柳编成了日月和炊烟。日月繁衍了一茬又一茬的子孙,炊烟又哺育了他们。

  柳编传到...

Read more

猴哥


猴 哥



  猴哥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猴哥是个孤儿。

  猴哥长得乖巧,手脚也伶俐。十岁那年,猴哥和二狗子去偷西瓜,二狗子脚慢,被赵三爷逮着了。猴哥从草堆里钻出来说:“三爷三爷,不怪二狗子,是我想吃瓜。”

  三爷看着他,他笑眯眯看着三爷。三爷的山羊胡子抖了几抖,巴掌扬起又放下,最后叹了口气,摘了个大西瓜放他怀里:“猴崽子,找个僻静地儿解馋去,别满村子吆喝。”

  二狗子沾猴哥的光,收起眼泪跟他一溜烟跑了,躲在山坡后分瓜吃,吃成了两只大肚蛐蛐。

  猴哥是个孤儿,村里人都疼他。二狗子他爸怕猴哥被人欺负,把一身武...

Read more